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Apr 30, 2009

楓林文學獎新詩組總評

 
主辦單位尚未正式公告,此處將得獎作品標題隱去
======================


北醫楓林文學獎新詩組總評
           @羅毓嘉



  與陳克華先生、林德俊先生共同擔任第二屆北醫楓林文學獎新詩組的評審,實是我莫大的榮幸。三位評審中,就屬我這米蟲階級最為閒暇無事,便接下總評工作,妄言一二。

  一百個詩人,可能會有一百零一種讀詩解詩的方式。仍慶幸評審會討論的選項集中,順利無礙選出首獎〈        〉、優等〈  〉、及佳作〈  〉、〈        〉二名。在此,便針對整體作品的風格與書寫方向,略總評、建議如下。

  首先,現代詩獎規定的行數,絕非毫無所謂。四十行、五百字以內的規格並不特別長,但其實也不算短,在這樣的規定下,以片刻靈光見長的短詩就顯得有些吃虧。詩的規格,牽涉到寫作者要選取主題鉅微、表現形式、謀篇結構、乃至行文韻律,如何在適切篇幅中趨向敘述與抒情的飽和,同時又能兼顧文字美感、節奏、與音樂性。在這樣的判準之下,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便給了將書寫視作與世界、與愛情連結媒介的〈        〉。然而,最後勝出的首獎〈        〉,卻也正因其片段之「短」、結構的精巧完整,抓住了詼諧與戲而不謔的批判精神,誠為一次漂亮的後現代小品演出。

  另一方面,詩固然可以是詩人內在辯證歷程的展現,但當今天的表演舞台是文學獎,則不能不承認讀者確實存在,註定了作品將被閱讀的命運。為了溝通意義與感受,寫作者勢必要建構出一個有效的對話場域,這便牽涉到文字語彙的邏輯問題。新創詞彙並不是不好,但形容辭、動詞、乃至於名詞之間意義的相互扞格,若不能令人驚艷,則泰半造成大壞的扣分效果。回歸鍛鍊文字基本敘述的功力,我認為是大學時代的寫作者,必須要正視的功課。

  再者,很高興不少作者願意從週遭生活的片段出發,運用自己最熟悉的意象系統,書寫愛情、生活、學業週遭的小題目。好比〈  〉,以自然的氣韻書寫愛情,從日常當中尋找非常的片刻,這是寫作者必須要具備的誠懇態度,值得肯定。但更進一步,離開了生活,書寫者也應該嘗試將詩的觸角拓展至未知之境--正因為未知與不確定,因為生死驚迷,百鬼夜行,因為人生在世,各有所命,而有了詩。情入膏肓,終爾有言,都是一樣的道理。語言是情感與喟嘆的載體,反覆演練塗抹,寫詩,或許正是為了征服這鉅碩的人生。

  於是鉅觀/微觀觀點的轉換交替,也成為重要的練習。我如何看我自己?他者如何看我?我如何看他者?他者又如何關照彼此的存在?〈  〉一詩哀哀慮慮,以你、我、我們的視角反覆辯詰著個人情緒的諸般樣貌,將詩思提升到哲學的層次上。是了,絕望總有時,而詩人的工作,便是要在這所有細瑣之中,見人所不能見,讓詩意從中繼續生成。

  我好像說得太多了些。無論如何,仍希望各位的寫作不要停止,感受這淋漓的一切,不問善惡美醜,盡情進行一場詩的冒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