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May 31, 2008

2008/05/31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was you

 and earthquake came

 so quickly



 i prayed

 and prayed

 each day

 that I will

 never get lost

 again

 in the

 purple haze



 i will

 never stray

 in the land

 where you stay



 you've lived

 in the room

 or outside

 me



 I can't

 let this go

 before you know

 that I'd

 rather die

 than lie

 on your chest



 O, lord

 tell me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ed

 was him



 and tell me



 what happened here

 to this

 swett little

 me

 

《許願書》

 

台灣大學第十一屆文學獎 新詩組首獎





〈許願書〉

    /羅毓嘉





願天堂有風,願晨露還帶慾念的香

願盛裝晏起,願山嵐流轉其他話語

願讚美陌生少年的馬術打原野經過

願短髭

落在美夢正酣的窗前



願你活著,哪怕蜉蝣曇花看不見時間

願同樹洞的蟲蟻交換影子

事情本來會發生

或者沒有發生

願我沒有問起最重要的問題

還慶幸山頂有雲,山上有林

願風起,不願雨停

願林裡有獸就在隔年春天降生

願倖存

然牠哀愁地走過湖畔

是否低頭飲水



願野火喚醒沉蟄休止多時的蟲

願在無語井底相互取暖且摩擦

願發笑,願吆喝

此後我們共飲乳汁並與鷹隼同行於地面

要無毒的蛇類褪去疲憊,飛散我們髮茨

願沉默

願痊癒

願音樂終於會翻動你身體

想你多年是否還睡得慣習

願沉湎暴雨

願攀折木屑嫩枝,扎扎腳心



願鐵道直直開往星空

願天堂也有芒草垛子砌在茅屋不遠的地方

願糖是甘甜,願相信一個苦澀的吻之清白



放你離去如白駒過隙

我漸漸地看不見了……

願我不再寫詩也能如動物般活著

願找到些閉闔的眼皮,以及過失

濫用動詞造句

 

May 29, 2008

2008/05/28

 

0623 15:30 流浪神狗人    (北縣藝中)



0624 13:00 雙城戀曲。陌生人 (中山堂)

0624 19:50 情非得已生存之道 (中山堂)



0629 18:00 海角七號     (新光三)



0630 17:00 九降風      (新光一)



0703 16:10 那年夏天的加油站 (新光三)

0703 20:40 曾經,愛是唯一  (新光三)



0704 15:50 另一個愛情故事  (中山堂)

0704 20:40 泡泡公寓四人行  (中山堂)



0705 10:30 無用       (新光一)

 

給阿絲

 

  阿絲,誰會相信妳是個A型女孩呢?











  碩一開學前,MSN上頭妳說聽過我的名字,

  我們講元輝伯,講一些政大的事,

  虛榮地交換彼此在榜單上排列的次序,

  直到註冊那天妳穿著T恤短褲平底鞋指著我說「你就是羅毓嘉嗎?」

  我草草說是,就被揭穿我得文學獎與出過詩集的事情。



  然後我們時常走到樓頂,

  唱一些歌,分辨城市的方位,說起那些事情的發生,

  比如說用戀人的所在定義地點,比如說,

  大剌剌地嘲笑新聞所天台上的腋毛。

  笑得很大而風也很大。



  可是,誰會相信妳是個A型女孩呢?

  依照我的個性喊妳A罩杯女孩,怕還比較恰當。



  風一樣闖進410的妳,

  騎腳踏車大喊同學名字的妳,

  說這菸太濃了的妳,

  甩著長髮和我互相嘲弄譏笑鹹溼對話的妳,

  陪我去修腳踏車的妳,

  並肩多鬆吧台寫質化研究期末報告的妳,風一樣離開412的妳,

  喊著高人傑好帥高人傑是我的菜然後又再大笑的妳。

  拿電風扇吹自己,說我有刮腋毛捏的妳。



  A型女孩,我們一起在九份街頭賊晃,

  妳指著我說「有些人就是自以為」的那天,

  也是我們的友情越來越美好那天。



  我喜歡妳的直爽,而妳已經幫我過完生日了,

  所以這回就輪到我說「生日快樂」,

  認識妳,以及身邊的這群人是2007年的重大收穫,

  而我想是的,只要時間繼續下去,

  果實麥穗都會繼續成長,

  即使妳不會因而更像一個真正的A型女孩也無所謂,

  對吧?



  生日快樂。



  祝胸部繼續長大,雖然妳的血型不會因此變成D。







 

May 27, 2008

給傑文

 

  生日快樂

  給我最聰明睿智的傑文姐姐





  *





  中午低頭吃麵到一半,cy轉頭問我寫給傑文了嗎?我說

不,還沒,見cy頓了一下我又接著說,講起來我還欠傑文一

篇文章,總是要還;可是就因為這文章重要,反倒不知道該怎

麼下筆青春期都大半過去了。



  cy說,噯,就怕那些大同小異的東西。



  我說對。所以更難寫。



  所以究竟是甚麼時候從「學長」變成「姐接」的?



  讚美的話語我當不用再說,當然也不要再提那些你帶給我

與我們的成長,從我發現自己可以同你對談的時候;後來我們

一起幹了些美好的事、邪惡的事、委婉的事,但我們有一起哭

過嗎?討論著要否加演那個午后,或許是詩社社辦過低的天頂

壓著我我止不住地哭泣了,而你又在另一個件事發生的多鬆的

下午哽咽--我想,「不一起哭」就是姐妹最好的註解,噯,

不然誰來給出那肩膀呢?



  你想得起來嗎?從甚麼時候,學長變成了姐接。我想不起

來了。而那或許意味著,我們已經影響彼此夠長的時間,而能

理直氣壯地忘記一些枝微末節--畢竟來年春天,花芽還是要

發;即使不能記得每一年花季的鋪陳與凋萎,但我們總能夠期

盼來年。



  因為它總會來到,總會來到的。

 

May 26, 2008

viewpoint

 

  新政府走馬上任之前,「全方位文化政策白皮書」中,視文化產業為政治、經濟、外交、兩岸等議題籌碼的觀念,頗受質疑;又,文建會主委首次備詢,便承認馬政府選前提出要在一年內成立文化觀光部,其預算將佔中央總預算3%的政見可能跳票;讓人不禁為台灣靠文化工作者咬牙苦撐的文化環境,再捏一把冷汗。



  國人皆樂見政府成立專門部會,扶植文化產業的願景,然而,文化不應僅與觀光相關,政府應正視在資訊時代,文化的生產、消費和發展,都離不開傳播過程;而文化傳播,更是透過媒介來進行的事實--然而依照現行媒體產業制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執掌媒介結構之管制,由新聞局職司電影、廣播電視、音樂發展之輔導工作,由文建會規劃及協調、推動、考評有關文化建設事項的多頭馬車建制--我國文化政策究竟何往何從,仍在迷霧之中。



  我們正面對一個日益「媒介化」的文化系統。它不僅影響到文化傳播的範圍、內容與速度,更挾現代傳播媒介的技術形式,深入文化的內部結構,文化展現的空間亦隨之擴張,當代文化因此呈現了媒介化的特徵。



  是以,應令「文化部」成為統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指導機關,從硬體結構之發展,乃至於軟體人才之培育與接續,更應該由文化部執掌媒介內容之獎助與輔導,積極投資、守護國內創作電影風氣,輔導公共廣播集團製播具在地與全球文化精神的廣電產品,打造優質的音樂創作與表演環境,而非由法定位不明的「新聞局」插手媒介文化產業;畢竟新聞局廣電處業務已整併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時值文化(觀光)部成立條款草擬之際,更可趁此機會令新聞局回歸行政院發言人、政府化妝師角色,畢竟「文化」攸關國家社會長久發展,文化部在政府結構中的高度,與文化產業可獲得多少資源挹注,有著密切關聯。



  文化政策,讓專業的來。但政府若不仔細思量實踐手段,哪怕讓最專業的來,也要施展不開。

 

May 25, 2008

2008/02/26

 

  我要講的事情和「九把刀、陳姓學生」本身沒有甚麼關係

,只是有感而發。老實講,多數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說抄襲

我只能說帽子扣得太大了些。講白一點,文獻探討不就是一種

合法的模仿/再造/重組,關鍵點在於有無增添新意不是嗎?



  哪個小孩一出生就會走,文學的路上,朱天文朱天心即使

早慧,還不是掙扎很久才丟掉張愛玲的包袱,再如駱以軍,還

不是花了十年才擺脫張大春的影子?你說先鋒如邱妙津--她

的臉,還不是出現在千千萬萬女同志書寫的縫隙之間?



  我不願討論陳生的《顛倒》和九把刀的《語言》相似程度

有多高,也不管陳生那許多據說都有九把刀影子的「創作」。

文學的「母題」本來不可能完全豁免,你怎麼可能說《變蠅人

》沒有《變形記》的影子?



  現在充斥在我耳邊的聲音,都讓我覺得九把刀反應過度,

正義就是正義,甚麼叫做「來自朱學恆的正義」?我不懂,這

種說法,和民進黨說投給他們的人才是真正的台灣人有甚麼兩

樣?

 

2008/01/22

 

期末論文中。近日公休。

 

2008/03/10

 

  最奇妙的事情,莫過於心理準備已然調適好這是最後一次會面,

他在你面前又說「i just overextended my visa. thought it was

a 60 days one.」兩手一攤,大笑,「anyway it's not the first

time for me.」也就是這禮拜不走了的意思。



  但在你床上看報紙的這男人是誰呢?



  他拿出報紙與筆,又再玩起填字遊戲;你靠著他肩膀說這太難了

,他問那你玩sudoku嗎?你回「sure,」接過紙筆算算13825,

所以這裡應該填9,那裡填7,以及6、4就簡單完成一排,他說「

oh, you're gd @ this,」然後把大手伸進你襯衫底下,耳際輕輕地

吐氣說「then, try to concentrate on Sudoku,」你就大笑反擊再

也不能專心。



  想起第二十九天說過的那些話,那些,讓你人生開始有了不同方

向的對話,他愛你嗎?或者他不愛--you never get emotionally

involved--而你們不願不想不能克制的碰觸,不知何時已經開始,

他這禮拜不走,下禮拜會走嗎?終於要分開的身體,你雙手緊緊擁抱

他下背他腰臀不願他從裡面拿出來。



  做愛後必然的動物感傷,你送他去辦簽證的路上,感受他的胸膛

與手環著你,像曾經保護了你的安全氣囊,如果那裡發生一場致死的

車禍,知道他在,寬厚接住你墜落;如果一個吻有兩小時那麼長,你

想,世界末日大約就在那裡了。



  是吧?

 

2008/02/28

 

  如果說〈肉身編年史〉是寫給我所認識的同性戀,那麼〈噩命

書〉,毋寧就是這些年來,我感情生活的總和了。我不再能夠輕盈

地寫戀愛,也不再縱恣自己的悲傷直至壓垮生活的地步--我可以

說這是成長嗎?我必須繞過一整座山,行過一整片海,在地獄門前

同賽伯魯斯對談,方能真切地敘述這以欺騙與狂想所堆疊起的世界

。同時,〈噩命書〉是一紙向《巫言》、向朱天文致敬的書簡,惟

有冷靜地抽身開來重新檢視生活,是這樣的--我確知,自己〈活

得像一句髒話〉,再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了。

 

2008/03/13

 

「the point is, wish we won't lose control」

「and i can lose weight b4 summer」



   『em... I've been hearing this for couple weeks』

   『why summer day?』



「aren't you coming to USA in august?」



   『oh that - aren't we losing control when saying so?』



「i think so」

「been wanting 2 kiss you all the time」

「anyway」

 

2008/05/25

 

  宵夜是一種內爆的實踐。當宵夜變成了週五夜晚必須進行

的儀式性活動,所選擇的食物種類顯得不再重要--「吃宵夜

」的行為變成了「無所事事」的符碼,燒肉、泡麵、冰淇淋、

燒餅蛋、鹹酥雞、或麻辣鍋的意義,全都在「呼喚週末終於前

來」的聲音當中遭到消解。所有的脂肪繼續堆積。睡前要作五

十個伏地挺身。宵夜因此與食物產生了距離,因為攝取,所以

消耗,而最後在它所引發的--任何事情都不曾發生的--睡

眠當中把自體耗盡,宵夜與它原先具備的「補充」性質割裂開

來,喪失了它作為形而下「滿足」手段的純粹性質。事實上,

對於一個無聊的,只是坐在那裡等待週末前來的現代人而言,

有宵夜的週五與沒有宵夜的週五夜晚,並沒有甚麼不同。吃馬

辣或便利商店的三明治,也沒有甚麼不同。當我們說起宵夜,

我們說的是「宵夜」,還是「食物」?食物的真實性在口腔內

發生,在餘香繚繞的客廳發生,但是宵夜並不會發生。因為宵

夜的真實只存在於「期待吃宵夜」的內心,的母體,它們不過

是召喚出繼續欲求不滿的週末的媒介,用畢宵夜並且沉睡,並

且在陽光或陰雨中醒來的隔日早晨,世界並無改變的可能。宵

夜,是一種透明、扁平、無社會性也無對抗的政治性,更無文

化性的儀式。稍後,它更可能導向飽暖思淫慾的行動。於是宵

夜與食物的關聯消失了,宵夜成為猥褻的符號,並且再度模糊

了它「不必然是食物」的界線,宵夜因此內爆了。

 

《一人樂隊》

 

 she's been living an afterlife implosion,



 她已經得到它了,今天          我非常想與她同行的時候,今晚

 她要給各位演奏的是島的哀愁,她要       悶熱的島,吹起溫婉的風

 告訴你們一座離島的風如何砌刻銅像     也不甚適宜獨自在人群中睡著

 推倒形而下的住所          讓鞋暴露在雨中,起奏之前一切都是

 音樂,噢,是的音樂已經掩蓋了           我寄出的信還沒到達

 所有笑聲與欣快也都是她的:      身體。道德。語言。扭曲。的欲望

 就這樣把樂器在眾人面前狠狠地摔裂片碎           非常地愉悅

 就這樣胡亂填詞                或那樣聽見她的回答也好

 就這樣誤用未來式召喚過去的心跳       或那樣被她鎖在門外的音樂

 與逆反的語意學非常不道德,或者        就這樣記得修剪我的影子

 強要說,這,當然是一種新的道德    說言語裡北歐的天空是虛構的永恆

 從前從前她就已經得到它了      我不可能與她同行,也不可能得到它

 她握有定義的準則                畢竟她握有調音的準則

 那會使各位突然離開這封閉的地下室嗎     而我是一把琴頸歪斜的吉他



 她並不需要與眾人合唱            被她收進記憶深處不曾修理



 and i play the white noise hoping that she would hear sometimes。

 

May 23, 2008

2008/05/23

 

 感覺對話進入了一種鋪平的狀態感覺

 自慰的感覺總是非常好的左手的那人

 可以開始用右手寫小說

 畢竟

 他活得像一句髒話,又在自己的葬禮上遲到

 人們問他你叫甚麼名字他就簽下了非常潦草的手筆

 人們糾正他

 :你說筆跡

 他說對,然後拿出相機四處拍照

 並不了解所有人都在等他

 等著典禮終於開始的時候

 要吃點麵包吃點湯

 把髒話都滴落在昨晚換上葬衣的領口



 我走進來的時候

 一道玄關穿堂遠的人們坐在那裡

 當我終止音樂又再走出去的時候

 他們繼續坐在那裡

 沒有政治沒有文化沒有語言地

 坐著

 也並非在看花

 只是對著鏡子梳一套最完美的妝絕不會忘記睫毛膏

 但卻不用吃早餐不必在十點半前到達麥當勞

 好比我不必刻意押韻的午后與黃昏

 看著他們的背影

 永遠坐在那裡也無交集

 我遠遠經過覺得他們發臭

 非常想要謙恭有禮地問候



 「您的母親想必如您一般身體健康」

 

May 22, 2008

viewpoint

 

大眾傳播及新聞理論(專題)導讀

布希亞:擬像與消費



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 - 2007)

“We live in a world of proliferating information and shrinking sense.”







生平



  「二十歲嘲笑知識分子的工作、三十歲是反對現存社會結構的境遇主義、四十歲成為烏托邦主義、五十歲橫跨各界、六十歲向所有的理念開放」– Baudrillard 自述



  布希亞生於漢斯的一個平民家庭,歿於巴黎,法國重要社會學家及哲學家。曾任高中德文教師多年,也做過翻譯與評論家。獲社會學博士學位後,他在巴黎第十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對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創新研究所」的發展也頗有貢獻。1966年起,在南特大學師從亨利‧ 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並於當年9月開始在南特大學擔任助教,開始了他正式的學術生涯。1968年,布希亞在列斐伏爾和羅蘭‧ 巴特的影響下,出版了他的處女作《物體系》,提出「超真實」(hyper-reality)的概念。他指出,觀察是形成個人對事件觀點的關鍵因素,若沒有親眼目睹,事情便沒有發生。



  1990年代,布希亞的聲名由於《美國》一書而在北美鵲起,對於後工業化時代的美國多有批判。最特別的是美國導演華喬斯基兄弟(Wachowski, Andy & Larry)自承受布希亞著作《擬仿物與擬像》(Simulacres et simulation)影響,而在1999年拍出《駭客任務》(The Matrix)。



  2007年病逝巴黎。







思想脈絡



  布希亞早期的兩本著作:《物體系》跟《消費社會》(La Société de consommation),深受結構主義之父索緒爾的影響,布希亞認為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其實都是些「符號物體」(objets-signes),同時將原有的意指系統(systèmes de signification)、詮釋系統(systèmes d'interprétation)更深入思考,認為「所指」(signifié)不再只是「中性的物體」的意義,應把「所指」放回語言學體系,而與符號的價值體系形成更複雜的關係。



  布希亞在1970年代出版《象徵交易與死亡》,基本上仍遵循索緒爾的影響,但這種符號學的訓練,卻讓他得以進一步闡釋「擬像」和「模擬」的關係,並在其後展開對大眾傳播媒體──特別是電子媒體──與數位科技的革命性批判。



  布希亞關注「媒體/資訊/傳播」在當代社會產製的非相互性(non-reciprocal)、單面性(univocal)效果,並據以修正馬克思(Karl Marx)解釋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學架構。布希亞後來寫就的系列著作,主要的關懷現象不離「消費」與「媒體」兩大主題,諸如後來吸引美國學界注意的《美國》(America)、《波灣戰爭不曾發生》(La guerre du Golfe n'a pas eu lieu)等作品,也都是扣緊消費和媒體兩大主題而來。



  其整體思想,可歸納為「現實的消失」(disparition de la réalité)。是後現代理論家當中最悲觀,理論抽象程度也最高者。



  布希亞的葬禮舉行後哲學家何內謝黑(René Schérer)說道:「看起來應該就是這樣,布希亞的葬禮從未發生過。更好的是,從現在起他將一直活下去。」(Tout ça est parfaitement normal, l'enterrement de Baudrillard n'a pas eu lieu et c'est tant mieux, à présent il va vivre.)







布希亞理論與結構主義符號學之演進脈絡



  符號 (sign) = 能指 (signifier) + 所指 (signified)

  其中,將能指與所指結合的過程就是「指稱」 (signification)



索緒爾



  -索緒爾的語言結構建立在純粹的差異性上,亦即「語言並沒有任何先於語言系統存在的觀念或符號。不論是意指或意符,語言只有源於系統而產生的觀念差異和語言差異。」因此,意義不再只是一個「意符」(signifier)與「意指」(signified)的相互關係,一切都是由差異而定,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任意」(arbitrariness)的。其符號架構,僅停留在「能指」喚起「所指」的簡單運作層面上。



羅蘭巴特



  -根據結構理論,一個文化意義的產生與再現,是透過作為表意系統的各種活動而完成的。然而,羅蘭巴特以《神話學》打破了所指和能指之間的簡單二元關係,認為符號的「結構」並非最主要的重點,而是在於建構的過程──由此,結構主義進入了後結構主義的領域,轉而追求意符的無限扮演(play),拋棄了結構主義的簡化主義方法論。



布希亞



  -布希亞的《物體系》,則將符號學的能指概念進一步擴大,指出當能指的所指是帶有社會性的意義時,這種能指被他稱作「符碼」。布希亞認為,當一個符碼成立之後,符碼就會施行「符碼的暴政」,單一的意義反過來排除了符號原本可能具有的其他意義,統馭社會對於該物體的認知,這是布希亞批判符號消費的起源,也是其後的「擬像」理論與電子媒介批判的濫觴。







大眾媒體與社會化(socialization)



  Q:所謂的「現代社會」(modern society),是進步思維所帶來社會化的成果,亦或是去社會化(de-socialization)的必然?



  -重新思考以下語彙:Urbanization, Centralization, Production, Work, Medicine,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Insurance, and Capital, etc.







擬像與擬仿物



  -仿冒的擬像:文藝復興至第一次工業革命。存有物與外觀的分裂。



  -生產的擬像:工業社會。所有的物體都是彼此的擬像。



  -模擬的擬像:當代社會。存有物與外觀間的差異都被廢除,「超真實hyper-reality」是靠著封閉的符號系統自我結構,不再參考外在的真實。







「媒體即訊息」 ”media is the message.” – McLuhan



  Q:Baudrillard的「三位一體」概念:擬像-內爆-超真實,是甚麼意思?



  -符號、影像透過物品/商品中介、傳播媒體而複製,而散播,入侵日常生活世界,成為不斷增長繁殖,銷蝕所有社會性的病毒,並進一步成為主體世界的支配者。







象徵交換溝通模式



  Q: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脈絡中,媒介是否可能成為推展革命的工具?媒介與現代社會的關係為何?



  -電子媒介的科學構造,乃是源於溝通的擬仿模式,排除了對話者的相互性和敵對性,以及其意義交換過程中的決策兩難。







擬仿的溝通模式



  Q:媒介如何成為去真實化的空間,以及意義消失的場域?



  -資訊(information)與意義(meaning)關聯性的三個假設:

  資訊產製意義/資訊與意義無關/資訊使意義失效(destroy / neutralize meaning)



  -媒介運作的「擬仿」過程,使政治性、社會性、文化性遭到侵蝕,造就無社會性的社會。



  例:媒體如何報導樂生療養院抗爭事件──樹有倒下嗎?樹又是如何倒下的?







溝通的出神忘形



  Q:網路世代溝通情境的改變,對於感覺經驗、認知結構、人際互動帶來甚麼樣的影響?網路互動中,色情與暴力的本質,又是否因此而改變?



  -訊息、速度、影音符號,使得舞臺場景的深度消失。螢幕吸納了文化、象徵與隱喻的空間,卻又讓一切變得透明、立即可見,而顯得猥褻──公眾因此在過度擴張的私領域中消解。事物增殖、擴張以至極限,超越了自身的界線。







批判、沉默的大眾



  Q:沉默的大眾是革命,還是反革命?主體選擇了「沉默」作為革命的策略,是批判的沉默,還是無知的沉默?對於「無能選擇」的大眾而言,這個策略有效嗎?



  -大眾作為最終擬仿的純粹物體;無性質,正是布希亞所謂「大眾」的性質。革命將實踐在以客體取代主體的時刻,以沉默、無作為,逆轉主客體的權力關係。



  反思:然而,布希亞的「悲觀」是否又顯得太過「樂觀」了?







內爆的媒介社會/符號與消費社會



  Q:媒介在消費社會中的定位,仍然如此威力強大、無遠弗屆嗎?或者,媒體本身也是這一切符號系統紊亂、終極內爆的受害者?



  -訊息、意義在媒介中內爆:媒介形式與內容不分



  -媒介在真實中內爆:媒介就是真實



  -社會在大眾中內爆:大眾成為黑洞,媒介和社會都被沉默的大眾所吞噬



  -媒介與大眾共構內爆的擬仿空間:一切社會性的終結







相關研究



  〈一場布希亞式「擬仿」遊戲的操演〉林照真(民93),《中華傳播學刊》(5),15-24



  -內爆的選舉:科技化的擬仿遊戲,與虛幻的觀眾



  〈消費社會下的再現式身體〉許子力(民93),《身體文化》第十四卷,第三號



  -籃球巨星麥可˙喬丹的擬像,與他的球鞋

  http://140.122.72.29/penet/pebooks/82/82-20.pdf







Recommended Movies



  《駭客任務》the Matrix, I, II, III. Directed by Wachowski, Andy & Larry. Warner Bros.



  -數位之終結:擬像與擬仿物的極端演化



  《鍋蓋頭》Jarhead. Directed by Sam Mendes. Universal



  -那場不曾發生的戰爭



  《虛擬偶像》Simone. Directed by Andrew Niccol. New Line Cinema



  -「欺騙十萬人,比欺騙一個人容易。」







Other Sourc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Jean_Baudrillard

Wikipedia: Jean Baudrillard



http://members.tripod.com/cyberikee/ecstasy_of_communications.htm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



http://www3.nccu.edu.tw/~hermes/2005/link.htm

Baudrillard Bibliography: in Chinese

 

《公主日記》

 

「你好,我是新來的,業餘的」

「請多多指教」



指定穿著牛仔短裙尾巴悄悄地露出

央央氣象局預測明日降雨機率百分之

二十的測不準定律

百分之二十的時間

會下雨。無從計算

潮濕的噴射機射進肚臍眼

可能懷孕並且讓他生氣的

酸溜溜果實成熟於他者的花園

並不適宜食用

並不特別

比如說高級轎車,酒與身體的戀情

當然沒讀過很多的書

卻總要知道很多書名

我好像一個低眉的處女

聽見新名詞

內爆:內褲爆炸的意思

突然用簽字筆在臉上畫一隻烏龜

也是一種擬像一種誤解

禮拜天晚上適合喝酒嗎

探戈最好要血淋淋很煽情很香港很後殖民那種

舉旗投降是好用招式

躺在地上打打滾兒沾上沙塵

和老闆的情婦一齊說:

都是我的錯

事情就結束了或者事情根本

從未發生的午夜還在螢幕裡成為瞎猜的擬仿物

在說話前嚼嚼口香糖換一件洗褪的上衣

剃完頭髮後讓他們全認不得我

並且

非常優雅地告訴她



「您的母親並不在這裡」

「您的母親」

「或許在您鄰居的床上非常優雅地躺著」



她承襲了她母親的安靜與姿勢與

時常抬起大腿如她時常高舉白旗

坐進來

噢坐進

來,或許感覺痛

然而疼痛是非常

非常正常的。

他總是這麼安慰我

一個黑幫會計小姐總是給黑幫老大往桌子底下撿鋼筆

可是為甚麼黑幫老大需要萬寶龍的鋼筆呢

他難免需要簽名

或者粗魯地內爆

這裡我說的是一種粗鄙的諷刺與

諧擬,與最遠端的擬仿物其實他

今天就坐在我的右後方非常舒服

 

May 21, 2008

2008/05/20

 

 想像力快要用光了嗎

 來一客假扮的天使之今天換上牛仔短裙的人妖我愛妳吧

 別再踩著自己的尾巴畢竟那樣也會痛

 拎起脖子晨跑穿越裙底冰涼的風

 央央氣象局預測明天降雨機率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

 會下雨。

 是這樣的嗎

 不是這樣的

 吧?想像力即將用完了

 就搭乘噴射機射進她的肚臍眼

 讓她懷孕並且讓他生氣再逛一次他者的花園

 等酸溜溜的果實成熟終於學會分辨

 嗨,這不適宜食用

 所有完整的快樂

 都仍以特定狀態在嬰兒宇宙裡持續存在



 耶,不用交摘要的導讀週

 讓我們一起內爆吧

 也就是內褲爆炸的意思

 突然空出來的禮拜三要不要找誰約會在美國人抵達之前

 讓我們再說一個笑話兩個笑話三個笑話

 演講結束後同妻子擁抱親吻讓在場學生全體爆炸

 草原爆炸的今天

 在芝加哥,內爆的夏天

 天空爆炸炸得全城屁眼開花

 想像力快要用光了嗎就用簽字筆在她臉上畫一隻烏龜

 也是一種擬像

 一種幹你娘

 但是你這樣做對嗎



 你的形容很好笑

 瘋狂版本女詩迷幸好都是拉子嗎不必擔心被綁架

 養在一個魚缸裡頭逼迫每天都要寫出詩來

 那趕緊讓她來買我的詩吧

 或許禮拜天晚間會比較有空我想

 但不敢保證

 研究生的禮拜天究竟是不是禮拜天

 或者說禮拜天晚上適合喝酒與否呢

 我最近又開始落入一種可以絮絮叨叨的境地

 但寫不出詩來

 每天都很精神地與文獻作戰

 探戈很好最好要血淋淋很煽情很香港與後殖民的那種

 接近抄襲以及等待得獎的一句幹你娘

 

May 19, 2008

2008/05/19

 

讓我傾聽妳的時間。再給我機會回到那年仲夏的工業東九路,適

度修剪榆樹,修剪路邊露出的陰毛,赤裸白皙妳的身體還屬於我

嗎,讓我將妳遺棄在河邊吧。遺棄在毒氣籠罩的城市裡。遺棄妳

也就是我的復仇,但我還要傾聽妳的時間--只有這渾沌是我的

。我要給妳安上一只計時器,從頭再算盡我們首次對話到最後彼

此謀殺的記憶,親愛的。是這樣的。妳會再度成為老一些的少女

,或者幼稚些的婆娘,我說話也將越形粗鄙,直到不能再忍受妳

強加於我的所體液與刀鋒與機巧與妳從來忘記修整的恥毛又再度

卡死我牙縫的時候,時間又在高潮中過去,即將潮紅的臉與曾經

潮紅的臉也是同一張臉嗎。告訴我。工業東九路的男人幹過妳嗎

,告訴我。那大風的分寸是否曾經讓妳親近我記得我,傾聽妳時

間,城市又再被語言籠罩。又再被地獄籠罩。但我聽見妳尖叫了

那年的榆樹陰影下在自己的汗水中溺斃之前記得修剪我的影子



親愛的,今天將目錄裡所有我看不見的的隱藏看板全都刪除了,

如我久遠久遠以前同妳說的,我不曾碰觸的不曾存在我看不見的

不能引用即使我還依稀記得它們的名字。當我又再問及他好嗎的

時候,他給我回了一封短短的,短短的訊息說,我很好。在那裡

還嫌有些寒冷的初夏妳常常在夢裡死亡,又常在死亡的夢裡歌唱

,親愛的,我能否再度彈奏時間,一個人去環島那幾天其實不曾

存在,言語裡北歐的天空是虛構的永恆,冰與火,與自己飛去巴

黎的女孩也值得擁抱。親愛的。我強持鎮定假裝妳還在這裡。或

者巷口的七十一。買一碗泡麵來給我好嗎,還有一包菸。與咖啡

。與電影節即將開始的時候大風的凜冽還會和二零零五年相仿嗎

。親愛的,我說不出不能證明不能追問也就無所謂不辯自明了,

我說不出明天的氣候與晚霞我不能開啟的也就無從毀壞,我刪除

它們但不能真正地修正妳的齒尖總會刮痛我暗紅色充血的龜頭



雨天炎天是兩種世界,乏,拎著傘穿過泥濘的人群,人群也是泥

濘我謹慎護著牛皮紙袋付五十五元將它寄出。失眠的夜,乏。規

訓,懲誡,乏。肉身。乏。親愛的,該如何向妳明說我黝暗的邏

輯,我愧欠時間的那一切,班機即將落地,我們又再犯了一個錯

誤。乏。是否我倉皇的電話中要妳給我帶來一疊押花信紙已足證

我們荒謬的誤認。又將研究室桌面收妥的時候,書籍堆得挺高,

上頭喝空了瓶罐也還有水珠凝結,非常悶的午后我將書信寄至雙

溪臨畔七十號的校園,乏,還說不清楚的自我鋪排,構造,與夢

的死亡的機緣。乏。常常我一個人走上指南山又走下來,蔭雨的

時候脫光了襯衫在街上走,水燈青蓮紅花的夢,乏,親愛的。仍

然想妳。有一萬種心跳都可以死去的深深陷落。讓嬰兒宇宙去說

話,去開展,讓布希亞在內爆的宇宙再度誕生,乏,終於不能落

筆的研究室裡妳是我親愛的安靜的它或許會告訴我跟妳不同的世

界與泥濘瓷器當然不再嘈雜

 

May 18, 2008

2008/05/18

 

研究所開學前夕,我其實漫無目的卻狀甚饑渴地獵食著班雅明、

盧卡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二零零七年夏季某日,很

快給架上的《閱讀魅影》揪住視線,一翻正是〈死後紀念:班雅

明與你我的若干種心〉,細細瑣瑣低語叨念我決定將它帶回家,

撩起室內的氣旋。隔日反常地早起。帶著書本至台電大樓對街星

巴克。一瞥,坐在沙發處與人對話不正是石老師您?爾後養成了

定時點取網誌收看的習慣,想要拿多少時間鍛鍊字句而終能夠讓

時間止於紙筆,爾後,是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三日,〈與我兒哈

力書〉召喚二零零四年羅毛毛離去那天,懷裡她逐漸僵硬冷去大

年初三有寒雨陣陣,巷尾炮仗是熱烈與死的對照。爾後發現三月

二十二日石哈力離去那天,也是我送情人與逆風班機往芝加哥去

那天。《在芝加哥的微光中》我高中時代便收藏了的,紙頁翻開

,這才發現在自家案前踟躕許久,這封信終於提筆今天,也是十

年前您給楊牧老師寫信的五月將盡。





=========================================================





所有那天,所有巧合也都該是正確的,不是嗎。好比註定要讀到

多少章節的信義誠品--平常根本也少去那裡的--好比,總是

在別人的部落格看見不甚友善的語言軟軟落在那裡;想起平常她

的臉,就油油然地心痛了起來。今天新生南路上的白千層還是一

樣地安靜嗎,或者腳踏車騎經那裡的時候,會有些許細薄的樹皮

給風刨了下來。所有的可能性,也都值得寫作者的完成。而今天

妳還是一樣出現在那裡,或者已經不是了,物換星移的泡沫邊緣

,極小極小的聲響,透露了新的消息。我即將要把集結完成的冊

頁付郵,甚麼時候會到達海的另一端,甚至蟲洞的另一端。妳就

別再問了。所有可能世界的可能性,除了栩栩和如真,恐怕也不

會有別人真的知道。



若不願將之形容為宿命,我又該,如何解釋妳的存在。



而妳說,是的,我們又一次複製這則悲劇了,畢竟陷入公式的世

界,不也是所有可能的其中之一。石哈力死去那天,也是我送著

情人與逆風班機往芝加哥那天,我們又再交換了一些數字;數著

,數著。那麼,請妳在這裡簽名好嗎?讓未曾具象成形的那些,

維持永恆的虛構,讓我從死亡的單據裡剔除掉自己姓名,聽妳盤

算一件裂瓷還值得多少日夜去撫摸。親愛的,我們又一次複製這

則悲劇了,在妳我彼此認識之前,先佔領三角點吧。惟有如此我

才能正確地預言這條寫實的道路將通往甚麼地方。研究室裡又飛

起清潔的白蟻。在雨的鞋尖。在蘆葦芒花之前。在第一場戲全體

落定之前。但我們為甚麼說白蟻是清潔的而錢是髒的,我們為甚

麼說,要揭開自己的錯處是正確的。畢竟妳我不曾相愛,親愛的

,連即將作嘔的我的獨自書寫,也僅是一種可能。到處都是地獄

,不相愛,即如死滅。那天我確實是這樣說的。

 

May 17, 2008

Double C / Reflex

 

  專注力越來越低

  在黑光燈映照出幽紫色袖口的劇場裡

  浮現出的不是四具精敏身體

  而是

  一封信

  即將要被遞送到計生老師信箱的

  嬰兒宇宙之完成

  音樂要將我帶去哪裡呢

  我專注於在暗裡繁殖傷口

  在寂靜中與黑膠地板摩擦

  在這裡

  如果整個晚上的戒慎恐懼可以幫助我將字句函寄

  關乎於十年前的五月

  有著典故那天

  也或者去年八月的星巴克

  今年三月的芝加哥

  今年三月的石哈力

  不一定記得的名字一定有著自己的故事

  是這樣的

  身體領著我到別的地方去

  任意完成了別人的夢

  他者的壓抑

  卻不屬於任何完整的他者啊

  芝加哥的微光中

  大樓隨著強風而微微顫動的軀體

  也是舞台上因緊繃而顫動的軀體

  告訴我

  音樂即將要離我遠去

  告訴我三月石哈力死去那天

  也是我送我的情人往另一塊大陸那天

  嬰兒宇宙對我展現了所有可能性發生

  注定了這信

  要寄給計生老師

  到底實踐它本身的意義



  直至那雙手臂拿內部的力量反折的時候

  我在心底將這信完成快要一半

  但又知道

  當我走出劇場

  又會忘記其中的一半

 

May 15, 2008

2008/05/14

 

  我說



  其實是我的朋友在 Mei's Tea Bar 看到夏宇

  是我的朋友在MSN告訴我他看到了夏宇

  我的朋友一輪問我要不要幫我跟夏宇拿簽名

  他問,你要不要過來?

  其實是我的朋友邀請我到 Mei's Tea Bar 撞見夏宇

  我驅車前往,拯救我的朋友的機車鑰匙



============================================================



  我的朋友說



  在咖啡廳裡我總是不自主的讓其他聲音流進我的耳朵

  當我對面沒有坐著那位 bro 的時候

  然後我看見了她進來

  之後開始聽到一些細索的詞句拼湊出來

  我想我知道她是誰

  然後興奮的像個處子

  然後你在線上

  如此而已

  前來拯救我的鑰匙

 

2008/05/16

 

  直到有人真能讀懂我的時候

  我就不再需要寫詩



  我仍然期待著,近年來暖暖醞釀著的溫柔,會被誰聽見。但

不假外求的那些,所有的聲音、雨水、眼睛,都還是在這裡--

寫詩,在我身體上開了一個巨大的開口,愛與恨,與願望,與蜉

蝣曇花都要隨暮春的風而航行出去了,直到那時候我還能握住甚

麼呢?



  如果我能夠伸出手去,就握住你的手....



  一次又一次,我呼告著dear desperado的姓名,我的遙想、

噩運、我的夢與生、與亡靈,都漸次形成為一種不需要伴奏的合

唱,隨著季節遞嬗而自盛極而衰。可是,人們不都說這座海島其

實沒有季節,氣溫只能懸宕在冰點以上,沸點以下,從無過熱的

時刻也無冰霜的大屯山麓,為何我仍能感受到一種偉岸的「甚麼

」之縮小、螫刺、在白色燈光終於要征服我的研究室裡,苦苦懸

念著--如果我能夠再溫柔一些,如果我能夠不再寫詩,如果,

所有這些都只是濫用動詞造句的過程。



  我期待著,有一天他們終於讀懂了我的詩,並且感動。我期

待,山頂有雲,而山上有林,彩面山魈從灌木叢中齜牙咧嘴地告

訴我「這裡不再有路了--」的時候。



  拿〈許願書〉許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放他們離去如白駒

過隙,而我漸漸地看不見,而我漸漸地,可以不再因為披整他的

襯衫而想起那年激烈嘈雜的碰觸。



  詩是溫柔,是一道開往星空的鐵道。



  願有人讀懂我

  願能不再寫詩而如動物般活著

  嬰兒宇宙在烈火中降生的時候

  那時海的上空必有了音樂

  兼有冷的氣旋

 

May 14, 2008

narration

 

步步艱難-台灣電影產業的困境與創意



               記者林尚儀、顏雅娟、羅毓嘉、陳宜君/報導



  「這些人對電影的熱情,是寧願賣掉房子也要繼續拍下去。」穀得電影有限公司負責人、輔大影傳系兼任講師李亞梅說。儘管國內電影產業與舊日榮景相較,似值日薄西山之時,但電影從業人員憑熱情堅持不輟、憑創意才氣在國際影壇屢獲好評,政府應從募資、產製、行銷給予全方位協助與輔導,累積人才傳承與競爭的實力。



  電影《我叫阿銘啦》、《流浪神狗人》導演陳芯宜表示,一部創作電影可能花五年寫劇本、花兩年找製作經費,因為無法以立即效益吸引投資,很多拍片計畫往往就這樣胎死腹中。好不容易殺青,上映時又要面臨好萊塢電影砸重金宣傳的競爭,但國內「導演創作電影」的火苗,並不曾真正熄滅。



  陳芯宜說,創意是台灣電影最大的優勢,導演不向商業妥協,造就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在國際影展市場上獲得注目,然而創作電影的導演風格卻讓電影落入「影展常勝軍,但是很沉悶」的刻版印象;電影拍好後爭取不到戲院放映,此後企業投資意願更低,又讓新電影的製作陷入惡性循環。



  「台灣電影被很粗略地分為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陳芯宜說,健全的電影工業應該要在各個分類上能健全發展,製作資金的萎縮,讓導演從籌製到行銷必須一手包辦,從網路、校園各點尋求突破,然而大眾媒體對「沒有宣傳事件、就不報導」的取向,讓台灣電影缺乏曝光機會,處境更感艱辛。



  李亞梅指出,要振興台灣電影,就必須先恢復觀眾對電影的信心。若能兼顧演員陣容、製作水平與行銷,再融入台灣本土文化的特色,就能吸引觀眾再度走進戲院,進而養成收看台灣電影的習慣。她也進一步表示,成功的電影必須與觀眾對話,不能切斷與觀眾、與本地文化的連結,否則創作是沒有意義的。



  台灣電影的製作、發行環節遲不能串連為完整的工業,李亞梅認為,若能導入國外資金,吸納成熟的製作經驗與方法,加上台灣本土人才的創意與熱情,應能讓台灣電影產業更形完整、健康。陳芯宜笑說,政府應提供資金,促進電影從業人員的養成,「總不能都靠導演的熱情與意志力在撐。」

 

May 11, 2008

夏宇說

 

  2008-05-11 Mei's Tea Bar





  「你也是建中的?那之前跟我聯絡過的是不是你?……噢,

就之前有個建中的人寫信問我說要找我去演講還是怎樣,後來就

沒有下文了。」







  「(拿到青春期)那你要幫我簽名啊……沒有沒有,你要寫

『給夏宇』嘛。你也太害羞了吧。……要寫甚麼?你才知道幫讀

者寫字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像有人就叫我說那你就寫『這樣這樣

』,我就覺得好輕鬆、好快樂。隨便你寫嘛,這才能看出你有多

能寫啊。喂,你哪是突然撞見我啊,是你自己飛來看我耶,甚麼

突然撞見夏宇,明明你自己飛來撞我的哈哈哈哈。」







  「(讀著青春期)欸真的,你滿能寫的滿會寫的,一定要繼

續寫。你這樣很好。像我就跟那些年輕的小朋友說,不管怎樣出

就對了,你總共印幾本?……你看五百也是個好數字,對不對。

(亂翻)怎樣?人家在你面前看你的詩,很緊張嗎?有沒有一種

被看光光的感覺,哈哈哈,裸裎相見的感覺。欸不過我覺得你真

的寫得不錯……對啊,就像說你要用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的作品

,你才會進步。我跟朋友去看電影的時候,比如說,今天我跟你

有點認識,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我就會進入你的身體,用你的角

度去看這部電影,好有趣的。所以我真討厭看DVD,一個人看

DVD哪有甚麼樂趣可言。……唉你也太害羞了吧(亂翻),所

以我真的應該來好好訪問一下我的讀者,看大家都怎麼讀我的東

西,哈哈哈……咦,是模仿我的耶,你看我就說我們應該做個『

模仿詩』專題,你會模仿嗎?模仿得好不好?要不要來玩?你從

甚麼時候開始讀我的詩?〈甜蜜的復仇〉?入門?哈哈哈。那你

覺得《粉紅色噪音》怎麼樣……沒感覺?對那個粉紅色沒感覺,

還是對透明沒感覺?……怎麼會沒有感覺呢?我看你這人不過如

此而已嘛,哈哈哈哈。敘事詩?為甚麼要這樣分?誰教你的……

自己發現也是一件好事。啊,這個,你寫得很好不過廢話要少一

點,這樣會更好,真的……寫得很好,而且這個好還是我的好,

哈哈哈。……好啊那我要簽在哪裡?我不要簽在你的名字那邊啦

,簽在我的句子旁邊好了。呣,可是我沒有寫那個『啊』,我只

有寫『跳死為止』哈哈哈,……這樣好不好?」





 

2008/05/10

 

 在蟲洞的另一端--



 正因為所有事物將通過蟲洞到達可能世界

 所以不能逃避

 所以

 直到那一切完成與未完成前

 它們終於還是會回到我身上



 i've got into a really bad fucking acre

 a place that i nvr wanted to get involved

 

May 9, 2008

2008/05/09

 

 凌晨淺眠

 匆匆的陽光曬著就醒了

 手機上H留下一通簡訊問



   「i checked my mail today & MTC papers still hasnt arrived.

    can u call them Fri morn & check if they sent it out?

    i want to make sure they've sent it out already. xxx」



 而再稍晚一些同學的簡訊寫著



   「得了一種不敢讓自己太早睡的病」



 慢慢走到麥當勞買了早餐

 並排停車的紅色跑車走下來一個西裝筆挺男人

 搖頭晃腦還沒醒似的

 是否也患了總是睡不飽足的病



 拿到昨日送印的《嬰兒宇宙》草稿

 影印店老闆照例不跟我收零頭

 邊邊角角卻有些區塊碳粉印得不均勻

 好像

 好像

 週三同學沒推勻的粉底

 那時我殘忍地笑著

 為了掩飾自己前幾日和H小小的爭執小小陰鬱



 MTC說該單位承辦人員休早上

 於是又再補眠片刻做了一個、兩個、三個夢

 在那裡我確實地化身成女同性戀

 和面容姣好女子溫柔地作愛



 直到早晨我醒了第二次的時候

 非常謙和有禮地同MTC詢問H的文件

 又再同H講話

 我就不要再記述那些細節



   「its a long day」



 這麼說,也就夠了

 long dist love, long time of waiting and longing

 晚間同老媽切開冰淇淋蛋糕說母親節快樂

 把乾冰投入裝水的碗公

 看白色氣泡從四處滿溢出來

 看慾望

 從四處滿溢出來

 我可以和你們討論我的寂寞嗎

 當我不再說謊的時候



 五月九日

 五月二十四



 還剩十五天

 有許多事情要在他到達之前完成

 

2008/05/08

 

[ 想要 ]



1) 吃麻辣鍋

2) 吃燒肉

3) 唱KTV

4) 環繞太陽系兩週

5) 去方玩耍

6) 聽Victor Calderone

7) 聽Victor Cheng

8) 喝酒

9) 把夜市從頭吃到尾

10) 做愛

11) 做愛

12) 吃牛排

13) 吃冰淇淋蛋糕

 

May 8, 2008

viewpoint

 

傅柯:權力、知識、與論述分析



-Foucault, Michel (1978).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part 4, Chap 1 & 2,

 Objective and Method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第六章:傅柯



-紀慧君(2003),〈定位的政治──主體與權力的再思考〉,中華傳播學刊(3):

 頁83-180





     「讓我好像在社會的目光中,現場被剝光衣服,時時刻刻

      被進行著活體解剖,好像在大太陽下,眾目睽睽中,再

      度被赤裸強姦。」

                          ──璩美鳳





  有別於傳統上將權力視為可握有之財產與壓制力量的經濟論、法治論觀點,傅柯認為,權力本身乃是一種生產性的力量,它之所以存在,並非為了壓抑──被預設為自由的──「主體」,而是相反地,透過「關係」來生產主體;主體本身並不具有權力的性質,反而是在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締結、互動過程中,確立了彼此的定位(positioning),而形成一套將主體烘托出來的權力規約關係。



  傅柯認為,人性並不會在一次次地鬥爭中進步,以法律取代戰爭;而是將暴力設置在法規中,由一種支配發展到另一種支配──從有形的規訓與誡律,到無形的、成本極小的「主體的自我管束」。紀律權力,為每一個個體製造出屬於此個體的主體類型,它並不會剝奪主體的個體意識,而是讓人們相信──這是我的個人意願。如同阿多諾說的,「過去人們不被允許自由思考,今天人們被允許自由思考,但不會自由思考了;因為個人只想著他應該想什麼,而這個思想被感覺為自由。」正因為人們在團體、社會的集體權力建構過程中受到道德空間的影響,才有了定義「自我」的準則;正因為,互動中的權力結構提供了人際關係相互定義的依歸,所有關於自我與他者的論述,才有了對話的可能。





     「權力是無所不在的,權力沒有其本質,在運作的時候權

      力才發生作用。」

                      ──Michel Foucault





  社會道德針對「性」的論述一直沒有終止過,試圖捏塑「女性」應有形象的手,也一直沒有拿開過──事實是,與性有關的直接、間接論述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這些帶有禁止、規訓意味的論述,透過教育、宗教、家庭、乃至於現代的大眾媒體,甚至成為了定義「反常」的基礎。



  璩美鳳的記者會乃至於《懺情錄》,在我看來,就好比基督教徒進行的告解(confession)儀式,正是實踐紀律權力掌控的好例子。透過告解,個體重複反省自己「做錯了甚麼」,將自己套入社會價值觀的標準當中;詭異的是,此處所謂「社會的價值觀」──不也正是個體透過互動關係所習得、甚至想像出來的嗎?人們不斷敘述關於自身的瑣碎之事,試圖描繪自己的罪,經由告解這種從行動中提煉出意義與論述的過程,人們的行為與認知交互搓揉,形塑出一個符合權力關係所需要的,富有「現代性」的主體。



  檢視權力時,我們不再專注於權力機制所造成的「結果」,而應當將之視為一種控制的「技術」──透過自我的敘事,所有那些從記憶深處挖掘出來的鬼魅形影,透過個體的認知再造,是否替權力開了一條通往「自我」,由此訓誡它、制約它的道路,好像正是我們親手打開了門引進屠城的木馬,而不曾獲得自由。



  或許,最重要的事情並非發現我們是誰,而是──在發現我們是誰之後,勇敢地拒絕我們是誰。若所有的人類關係都是權力建構的體現,那麼,當我們認清權力「存在」的同時,或許我們就有開始改變它、或者抗拒它的機會。





     「我難道不是一直默默地借鑑著它,甚至在我一再一再試

      圖同它疏遠時也是如此?」

                      ──Michel Foucault



 

May 6, 2008

viewpoint

 

媒介結構管制



-洪貞玲(2006):〈廣電管制與言論自由──從衛星電視換照爭議談起〉,《廣播與電視》,26:51-75。



-莊國榮(2002):〈廣播電視產業的集中化及其管制〉。政大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編)《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頁51-96。



-范建得(2002):〈論資訊時代之反壟斷議題〉,《台大法學論叢》,31(5):33-85。



  事實上,討論國家對電子媒介的管制,也就是要討論電子媒介在民主社會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自律」行為之有無,乃至於國家在管制過程中代表的「公共」利益──市場機制能不能催生出對民主社會至關重要的「公共領域」?如果不能,國家又得以怎樣的方式介入市場,在維護言論自由與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全體公民管制電子媒體,避免媒介過分擴張,傷害到人民「選擇的自由」?



  於是,「公眾」在執照審議過程當中的現身,似乎是必要的了。



  然而,從我國廣播電視執照換發的案例看來,無論是新聞局、或後繼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對於媒介結構管制的態度,卻仍然代表著「國家機器」,而不是「公眾」──如同韓國在執照審議過程中規定必須執行公聽會,新聞局或NCC卻代表著精英的集合,除了行政官員或委員的自由心證,有沒有一套標準、或者理想的制度,可以確保公眾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不致缺席?政府能不能確實地代表「人民的聲音」,讓決策確實反映「人民的選擇」?



  再者,在媒介匯流時代,政府對媒介整合的管制是否合理;又是否能夠確保媒介市場的多樣性與品質,不致因為媒體巨獸的生成而傷害民主社會最重要的,多元聲音?隨著老三台的股權移轉與釋出,一方面是台灣的公廣集團擴張,另一方面是中國時報集團橫跨報業、有線電視、無線電視領域,似乎透露出公廣系統與商業媒介集團同時擴大的奇怪現象──回到公廣系統設立的最初源頭,不就是為了確保在商業媒體積極追逐利潤(也就是收視率、閱報率)的同時,人民可以獲得不被商業媒體青睞的資訊內容嗎?另一方面,公廣集團日益之「大」,其經營團隊又宣稱「要同時兼顧收視」,這邏輯豈不奇哉怪也?



  正因為廣電媒體影響力驚人,往往可以主導文化與次文化演變的方向,政府要如何在自由市場與社會價值之實踐間拿捏──畢竟,所謂言論自由,是為了實踐聲音與論述的多元傳達管道,而非毫不管束,放任媒體追求收視與利潤,反而招致媚俗、煽色腥的訊息大量產製,這才是管制媒介結構最終的目標。

 

May 4, 2008

viewpoint

 

傳播理論 第十週

新聞所碩一 R96342011 羅毓嘉

拉崗:精神分析



-張錦華等譯,(2001)。《女性主義媒介研究》,第六章〈觀看與注視,以窺視為主題〉,台北:遠流

-黃冠華,(2006)。〈觀看不見:凝視的概念〉,新聞學研究(87):頁131-167

-顧玉珍,《性別的魔鏡,女人的媒體》第四章:頁5-78(節自〈解讀廣告中的女性意涵〉民80年,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男人行動而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注視自己

      被男人注視。男性是女性的檢測者,女人只是個被檢

      測的人。她將自己視為一個對象──尤其是視覺的對

      象:一個景觀。」



                     ──John Berger



  試著想像以下這些狀況──北京奧運的會場,清一色是擁有整齊微笑,盤起髮髻,受過美姿美儀訓練的北方小姐們,她們穿梭在新建妥的選手村、體育館、游泳池、棒球廠的入口與廳堂處,以整齊劃一的口條接待各處外賓;動土剪綵會場,高官爵人的旁邊,替他們拿起紅色綵帶的窄裙小姐們,也都有著標準身高,標準微笑,好像生產線上輸出的人偶;商界大老的秘書小姐,黑色套裝,捧著筆記本(或者PDA),清晰俐落地報上下一筆行程,她們,像是男性身邊一只只必要的風景。



  好了,妳現在是電視機前,收看著這一切發生的女人。妳怎麼想像彷彿存在於那裡的自己?



     「他們雖擁有眼睛卻無法看見。看不見甚麼呢?準確地

      說,就是事物正在看他們這件事。」



                        ──Lacan



  「觀看」的位置建構了觀看者對文本角色與自身的認同。在拉崗的精神分析理論〈主體的顛覆及慾望的辯證〉(Subversion of the Subject and Dialectic of Desire)文中,提出「認同」是主體與他者的對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招呼語,事實上也就體現了阿圖塞所言的「召喚」,主體向他者徵詢「你要甚麼?」的同時,正是在進行象徵的我與「他者」心目中的「我的樣貌」進行可能性的辨證與窮盡過程──然而卻又不可能窮盡。更推廣些,從紀傑克觀點來說,要掌握外在政治或社會的運作,就必須回歸主體在「召喚」的不同層次的變化,只有釐清「真實」跟「符號」之間的互動性,在主體層面所引發的不同回應,分析者才能真正看穿文化、政治、性別等社會變項,在行動的「主體」身上所投下的變數。



     「我所遭遇的凝視……並不是一可以被視見的凝視,而

      是我在面對他者時所想像出來的凝視。」



                        ──Lacan



  在顧玉珍文中,她站在一個「女性觀看者」的角度,試圖透視電視廣告製作/呈現的過程中,如何實踐男性霸權,以及隱身其後所宰制這些的權力與意識形態結構。



  研究者透過這種「自覺」的凝視,方能夠覺察「大眾文化中,最具支配性力量的社會機制是廣告」,因為惟有「凝視」物品/角色/行動,並且覺知自我的凝視行動,才能辨析出其所複製的社會優勢意識形態,並解構廠商試圖傳遞於消費者的商品意義──固有、既存的意識型態,透過精巧製作,以具體的符號呈現在廣告當中,傳遞給消費者,與消費者根深柢固的個體的意識型態結合,成為一個相互建構意義、強化迷思的「共謀」。如此一來,在父權社會的廣告當中,「女性的形象」必然是不自由的了。



  顧玉珍承續阿圖塞和拉康的理論觀點,將女性特質區分為「社會關係」和「身體形象」兩方面,而女人的社會關係又被簡化為「家庭關係」,僅有私領域而非公領域性質;女性身體形象所透露的「主體」,又必經過男性的價值、慾望所型塑,女性失去了主體性,淪為男性的從屬品、用以交換的商品,甚至將女性身體物化、規格化。而這一切,都是透過資本體系中繁複的商品訊息所建構完成的。



  無論是電影、廣告、或者色情書刊──窺淫與認同的樂趣皆無所不在──事實上,所有這些形式的媒介,正是為了透過提供社會現實與「想像」窺視的聯結而存在;而在這樣的想像中,無論觀眾是男是女,都能夠從中獲得「全知」的錯覺,將認同建立在自我與角色的相互觀看──然而在拉崗的觀點中,卻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真正在被觀看──儘管,閱聽人無法確實地攫獲那些建構於想像城垛上的公主,卻又必須對「它們」亦步亦趨,擺脫不掉「想像」的如影隨形。



  這難道不是讓人悲傷的一件事情嗎?



  讓我以電影《贖罪》的文本為例:敘事主體白昂妮「想像」自己的理想情人羅比與姊姊希西莉亞最後終成眷屬,填補了「現實」中已不可能成就的情節;另一方面,觀眾透過文本作者(白昂妮/導演/原著作者麥克伊旺)的敘事,透過對白昂妮想像之認同,在觀眾這一側完成了這部電影對歷史的窺視。我們喜見這種透過想像遮掩創傷,在相互/多重的凝視中,完成對「現實已不可能的凝視」之填補、補完,在其中流動的,正是逐漸完成的觀影者/電影角色的主體性。

 

May 3, 2008

《博物學家的戀人》修訂

 

「在描繪一個詩人時,你總會發現一個博物學家。」

                  --羅蘭巴特



描繪一個戀人時

記得拿漂浮的打字機紀錄婚禮,記得

讓貓跳貓搔遮蔽她眼睛

記得將黃昏臨暗的風收妥

而鑽戒的保證書

就丟了罷

讓博物學家練習日常的廢紙回收



畢竟戀人的呼吸通常

很氣,很急,很親暱

盲人攝影師拍上的婚紗照開始泛黃

遺失舊日的地址

甚麼也不能做的戀人要繼續給對方寫信

絮語叨叨只好

研讀過去,塗改現在,並

許諾未來告訴她今天甚麼日子

該有一種值得紀念的例外

從極端到極端

爆米花到鍋碗

從日復一日床笫的勞動中抵達圖書館

開始回顧文獻,書寫正文,以及註解



如何描繪一個戀人

畢竟她已擁有安全無虞的夢

而我苦苦守候站牌與晴雨表

受這氣候的損害

 

《博物學家的戀人》

 

「在描繪一個詩人時,你總會發現一個博物學家。」

                  --羅蘭巴特



在描繪一個戀人時

記得拿漂浮的打字機紀錄婚禮,記得

讓貓跳貓搔遮蔽她眼睛

記得將臨崖的風收進珠寶盒

妥妥押印

讓博物學者練習日常的廢紙回收



畢竟戀人的呼吸通常

很急,很氣,很親暱

眼見盲人攝影師拍上的照片開始泛黃

遺失了舊日的地址

甚麼也不能做的戀人又要繼續給對方寫信

絮語叨叨只好

虛構過去,塗改現在,並

許諾未來告訴她今天甚麼日子

有一種值得紀念的例外

從極端到極端

從磚瓦到鍋碗

從日復一日床笫的勞動中抵達圖書館

開始回顧文獻,書寫正文,以及註解



如何描繪一個戀人--

畢竟她已擁有安全無虞的夢

而我苦苦守候站牌與晴雨表

受這氣候的損害

 

2008/05/03

 

  好久沒寫日記了,噯,那種絮絮叨叨的習慣,

  不知道甚麼時候已經離我遠去。



  我不禁想著,真是因為生活太無趣了嗎,

  還是每天往返在研究室與房間的固定路途,

  連MSN或skype的少數時光,

  都硬得擠壓出一些快樂的事,或者假裝快樂的事,

  我曾經這麼說--

  談戀愛就是要快樂,不然,何必談戀愛呢?



  但這回,我是真的覺得好累,又捨不得放下。

  畢竟不過再等待三個禮拜,

  我寧願相信自己會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



  早餐照例吃魚丸湯和大碗乾麵,太陽晴焰焰的,

  學弟照例像下水餃一樣俐落翻過建中圍牆。

  週六照例,無人的研究室,

  午餐照例吃十五顆水餃與酸辣湯付一張百元鈔票,

  也要照例說「謝謝」。



  噯,這些。

  覺得再也待不下去的時候就領著下週要導讀的文章到咖啡館,

  一邊讀書一邊和下週要去法國的同事聊天,

  同她說,需要外幣的話就去銀行找我姊。

  而一切都是OK的--

  我還沒打開電腦還沒開始打理那些煩人的瑣事,

  放一張看過三次的DVD,

  跟著心目中第二名的瘋婆娘又叫又跳。



  週末的夜晚還要一個人吃飯,讓人厭煩。



  原本約好晚餐的同學說爸爸煮了一大鍋吃食,

  他不能不留在家裡吃,

  想想他在當兵,無可厚非的事,

  兼又聽他抱怨現在這場戀愛好像和一個姐姐做愛,

  我問,那他會穿籃球褲嗎,

  他說,當然;

  我問,那你會感到興奮嗎--

  他說,當然。

  我說,那不就好了。



  他說,也是。



  我說,我覺得這樣好累。然後嘆了一口氣。





  *





  我越來越害怕一個人吃飯,

  五十歲的老師說,那就是你老的徵兆。



  於是回到咖啡館匆匆將《嬰兒宇宙》編妥,

  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對青春期的回眸。

 

2008/05/04

 

《嬰兒宇宙》扉頁



輯一:九歌



  業火青蓮都已成為儀式的部份



  召喚城市期盼已久的,噴水池與夏日







輯二:晚禱



  聲音是最初的啟蒙,也是首先的淪陷







輯三:多聲部無伴奏合唱



  當所有可能世界創生那天



  海洋上空必然有了音樂,兼有冷的氣旋







輯四:十四首練習曲



  讓我熟習寬慰與約束



  讓我再次成為嬰兒,像不曾被傷害過那樣

 

May 1, 2008

《疹》

 

或許在夢的邊境有些收藏

以及顏色

爬上我右手臂

潮濕,而麻木地孕育著



一些過夜的,深深底抓搔

一些留待明天的早餐來將它們食畢

 

2007/07/01

 

Backstreet Boys -

 As long as you love me



Although loneliness has always been a friend of mine

I'm leaving my life in your hands

People say I'm crazy and that I am blind

Risking it all in a glance

And how you got me blind is still a mystery

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Don't care what is written in your history

As long as you're here with me



 寂寞不是病,寂寞當然也不是少女專利,不過

 如果因為寂寞而隨便亂愛,不在乎那些重要的

 事情的話,這種少女行為究竟有什麼可取?是

 說reputation其實是重要的東西,「過去」當

 然也是,怎麼可以不在乎,一個陪伴一個擁抱

 就把那些事情丟官官,幹,這實在是太少女了



Chorus: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Don't care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怎麼可以不在乎「他是誰」、「他做什麼」、

 「打哪兒來」呢?當然要是三十五歲上下月入

 十萬的外省中年男人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

 我為什麼要讓他愛啊哼哼!?想起自己國中時

 候竟然還這麼愛這首歌就覺得好可恥,現在看

 來這種「被愛矇了眼」的行為簡直就是少女至

 極--而且這愛還不是建立在理解上頭欸,真

 是太恐怖了~



Every little thing that you have said and done

Feels like it's deep within me

Doesn't really matter if you're on the run

It seems like we're meant to be



 那個甚麼「感覺深深的在我裡面」?啊?除了

 老二以外其他東西都是假的啦,天知道說愛我

 那張嘴同時也會跟誰說「愛」喵咧幹!



發洩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