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Apr 28, 2011

〈黃金葛〉

  放眼望去辦公室裡,不約而同多少人齊在案頭養著黃金葛。也不知是喜歡它易生好養,即使忙得幾週不去看它,杄插水瓶裡的莖葉,也照樣蔓出不青不黃的鬚根;或者這天南星科的植栽,不知覺間已在枝節末端揉出一支葉鞘,翻開來的姿勢總牽帶水滴,正符了台灣人枝草點露的性格,盆裡立上竹筷,讓藤蔓攀升,綠過座位的隔間,綠過季節。

  一開始栽種黃金葛的理由已經想不起來。

  人言,黃金葛水耕土栽皆宜,若植於水則表財,種於土則表福;黃金葛生命力旺盛,構築枝繁葉茂風景,喻活力充沛,有催財、助運、化煞之用……

  又是暮春時節。日子這樣一天一天地過,經過了冬天的黃金葛葉子凋了又綠,晨間的雨水落完了便停,股市由黑翻紅再由紅轉黑,這一切與我有何關聯。桌子旁側放著早上帶出門的雨傘其實不曾被撐開來,陽光明麗的午間時光卻與它無涉了,一把傘會因此而感覺憂鬱嗎?通過了春分之後白晝更長,葉子綠過季節又將枯萎,黑夜越來越短,日子一天一天地過。

  在案頭放上那小小水甕的時候,可能我懷有些期望。遷入那桌位,偷偷許下些心願與展望,如今幾多時間過去,該完成的似沒幾項真正完成,或完成了但不記得,如此也和未曾完成沒有多大差別。確實有些時刻,因其怪偉離奇,而難以具體說明,每日每夜與我共枕而眠的幻聽越發嚴重,停妥了車又像突有人在背後喊我,回頭之處儘是那早先給人斲斷了的榕樹又發了新芽,在漸次濘熱的氣溫裡同我招啊招,招呀招。

  日常生活是這樣,許多雜事過去了,每天起床皆叮囑自己要努力、奮起、安靜,好比出門訪談前百般說服自己拿出等量的勇敢溫柔自信,但難。難在蔓性的植物攀長了日期,攀到了辦公室隔間的頂,卻不知是否終點了,隔絕了語氣與呼息,隔絕了光。

  因黃金葛屬陰寒植物,攀爬的茂密葉間容易積垢土,反而招來是非,繁殖過速又易生糾結,無助於人際關係的梳理……

  其實我喜歡對植栽說點話,行程軋得挺滿的這些年月,說我彷彿卻不再認識這座城市,騷亂聲響四處,書翻了又翻,翻了又翻,寫了再刪去,說服自己拖著身子回到這裡,突然發現黃金葛發了新芽。

  它原只有三葉不是?整個秋冬見它沒什麼動靜,不青不黃地,只在水底慢溫溫生著更多細白的根。玻璃甕子裡邊,每過一陣子是要給甚麼染綠了的,不知是那些枯老的根細胞死了,將葉綠素釋入水中,還是甕裡自會有天外飛來的微渺植物,與我的黃金葛併同生了又生,生了,又生。

  總之時序已是初夏,日常的傾軋已讓我不忍再想接下來要寫些什麼,黃金葛的株子突然活轉過來,生了芽發了葉,很快長成四葉而四葉會帶給我幸福嗎?也不過幾週前的事,新芽生成大葉展開來,最老那葉便在三兩日間枯黃萎敗,落了。原來植物從不是毫無動靜,只是等著適當氣溫光線,真要展揚起來,我一日不過三兩次注視,總是跟不上的。

  向陽的窗台上,黃金葛似乎確定了方向屈伏而行。

  那好些植根,則繼續在水底莽莽亂亂生著。





Apr 26, 2011

〈學校沒教的同志〉

/Lady嘉嘉
/BIOSMonthly


  最近有群名喚「真愛聯盟」的家長老師以及宗教界人士,在網路上發起一項連署,大意呢說的是,質疑為何教育部要在國中小課綱裡頭,納入同志議題相關,網站標題還大剌剌貼出,「台灣教育部須向台灣公民及父母交代為何於國中國小實施同志教育,」端的是他們打著真愛的大旗,彷彿一切和平美好得不可方物,純淨的世界只要揮揮仙女棒就可以實現了

  如果世界可以就這麼簡單,該有多好。

  姑且不論這幫人怎麼可以如此霸道地侵佔「真愛」這個詞兒,那裡頭是不是真愛咱們也都先略過不表,總之好像每過一陣子,這些反對同性戀、或者同性戀行為的傢伙們--且還要假借「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啊」、「我們絕對不能讓孩子接觸這些不好的訊息」之名,偷渡他們偏狹的價值觀哩--就會冒出來,我老感覺他們來得比我的月經還要頻繁,久了,真不知道失調的究竟是我還是這些某宗教界流出來的偏激思想

  噢,裡頭沒有宗教界人士啦,我承認是我口誤,他們號稱自己絕對和任何宗教都無關,只不過聯絡的電子郵件信箱是掛在教會的網域底下罷了

  總之呢這些人舉起了旗子高喊「孩子不需要知道同性戀的性行為模式」、「可以教兩性尊重與認同,但不能告訴孩子你可以選擇當同性戀」,最可愛的是,真愛聯盟還以為同性戀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學校教育帶到「尊重同性戀」,我們純真無邪內心白淨無瑕的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就會被教壞,變成同性戀了呢!

  天哪,這豈不是太★可★愛★了★嗎

  我都快要覺得他們根本不是甚麼真愛聯盟,而是「真可愛聯盟」哩。

  來看看真愛聯盟怎麼說,「教導多元情慾與同志教育,會讓該年齡成熟度的孩子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上造成混淆,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之發展。」哈囉,哈囉?這些人是活在沒有網路的世界,還是已知用火的石器時代,還在靠著雜誌後頭小小徵友欄交筆友?現在連國中生都知道MTV是最便宜最適合看電影兼摸摸抱抱親親,活魚三吃的地方了,隨便連上甚麼網站都是全見無碼中出片了,要影響身心發展,可不是學校教育就能夠達成的。

  我們早已經不是活在那個還被父母恫嚇的,以為只要男生女生牽牽手就會懷孕的時代了,好嗎。如果可以的話,我倒是比較希望只要牽牽手就會性高潮,那樣豈不是方便多了!

  況且,「同志教育」並不等同於「教育人成為同志」,可以的話,我那些男男女女的同志朋友,恐怕早就被教育成異性戀啦。也輪不到真愛聯盟在這兒窮嚷嚷,只要把性別教育全都限定在男女二分的領域就好。

  噢--不會吧,真愛聯盟說,「我們不是反對性別平等教育,而是反對在此年齡教育階段中加入多元情慾與同志教育」,呃所以那些在國中小時代就發現自己不是異性戀的人,到底該怎麼辦?這不是歧視是甚麼?

  但他們口口聲聲說,「我們不歧視並尊重個人之性別傾向,」甚至擲地鏗鏘那樣說,「我們才不是歧視同性戀,我們接納、尊重同性戀者,只是反對同性戀主張!」擺明了就是希望性別教育只有男女之分,那些男不男、女不女、不男不女的同性戀啦雙性戀啦流動的性別啦都最好不要出現,我們不是反對同性戀,只是同性戀不要出現在我們眼前,留給孩子一個純淨的空間!

  這不是歧視,是甚麼?

  倘若真愛聯盟其中有哪位先知大德在網路上搜尋到我這篇文章,恐怕要氣得跳腳說你這甚麼Lady嘉嘉在這裡淨是講述一些妖異的主張,每個月都不知羞恥、大大咧咧夸談自己的性愛史,竟然還有臉來搞甚麼同志平權,這種文章BIOS怎麼可以上架呢簡直就是教壞囝仔大小--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是歧視、只是反對同性戀主張;不是反對性別平等教育,只是不同意情慾多元的真愛聯盟啊,你們真的把我搞糊塗了。

  如果學校教育真的這麼有用,我怎麼還會這麼淫蕩呢?拜託,高中時我趁著期末考溫書假去台大宿舍和大學生打炮,也不是學校教我的呀。

  如果學校教育真的像JUMP連載漫畫的主角一樣威能,那麼,之所以這個世界上還會出現像真愛聯盟這麼可愛的團體,還會有「同志教育就是要誘導人成為同志」的誤解,正是因為--以前的教育體制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同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真愛聯盟反對在中小學教育課程納入同志相關教程的聲音越力,就更是幽微地反證出,我們有多麼需要在早期教育階段,提早耕耘不同性別議題的認識。

  我想是這樣的。


 

Apr 23, 2011

〈硫磺〉


  再也見不到如此盛大的黃昏了
  它糾纏我以一種肉的腥臭
  首先把自己燃盡
  再把噴煙、呼吸都留給世界
  傾頹的街道上,天門久未開啟
  半掩的那扇
  則有一位男孩
  突然從裡邊把門闔上

  將火光留給昨日,但將傷口
  留給磚瓦,留給
  一座棧道沉默地向內陷落
  變葉木和黃昏的顏色相互浸潤
  把齊整的腳步聲
  留給城市賸下的部分
  隨意敲打哪一扇門
  令它敞如心跳,在牆垣上
  怦然地呼救

  關於黃昏,我還有許多的話
  天色密如雲的繾綣
  風尾的聲息
  刺鼻如秘密情人的腋窩,滾燙
  熾熱,羞恥的雲系
  天空在牆角聚合
  但不特別給誰領來季節
  也不為誰滂沱哭泣

  彷彿再也不會有黃昏了。
  天光與彩霞,噴著唏噓的臉
  我能留給世界的
  比一棵深冬的枯樹還少
  氣旋和陣雨擠壓肺葉
  面向陽光的時候,有人的
  影子越走越近但吝於給我抱擁
  背對滿月的夜晚
  則有更多忙碌的影子趕來
  從我雙腿間穿越

  多麼魁偉的一場黃昏啊
  兵火與盛大的飲宴還在繼續
  我能留給世界的
  哀慮,斑駁
  與殘破
  比一次長征的歎息來得短
  但比日後的拒絕漫長





 

Apr 21, 2011

〈後巷〉

  要判讀台北我城之興衰起落,景氣漲跌,萬不能光看那商店大街百貨的人群。得要走進商圈背後的陰面,最好是看巷道交錯斜行的街景,住宅中間墩著隱密小燈的店招,墩著開闔的鐵門。

  台北越是人潮稀少街巷,越有機會養著夠有風格一家咖啡店,或陳列西藏薰香唐卡鋪著張臉,從窗口要滿出來也似的針縫,或是那店,用上好骨瓷茶具裝盛著德國有機茶湯,也可能養隻貓,蓬鬆的毛色踞在落地窗前,陽光都為牠們閒散停駐。

  後巷曲折肚腸裡,藏著一襲欲語又止。越有話說的內進,越是不張揚的沉斂雍容。

  因為風格,所以來人幾希,午後時光屬於那些免於案牘勞形的師奶,轉進了黃昏,則更為周圍街區的家戶敞開。賽風壺邊,那埋首數學作業的國小女孩,最是後巷慵懶底性的呈現。

  可慵懶,卻不等同於冷清。三兩來人的氣色飽滿而溫和,恰好與街樹牆花相對,一株羊蹄甲,百日紅,高矮漸次的街景勾勒幾筆,還有的植著竹子,細細斜斜從牆裡探出來。裡邊溫溫藏藏,匿身其中的餐館最拿手是老闆娘私房菜色,也兼傳遞著些許秘方與私傳的撇步,個性極了的氣質,其實也是那掌廚女子僅在眉眼之間化上淡妝的姿色,和闊街前店大剌剌的廣廈高樓可不相同。

  比較無所事事的日子,鑽進城市的後巷,誰說台北榮光、繁華了,就把慢活兒的本事都給捐棄?夫妻倆人擇了後巷開了店,只因地租便宜,但又是在這首重行銷派頭的年代,是以公寓底樓端出來的菜色,絕非大街上點幾個霓虹就亮了的連鎖異國,而是沒幾把刷子還實現不了的一款庶民小夢值得稱頌,雅事風流。

  久而久之,還是有些後巷隨城市經濟幾度起落,擋不住蕭條索然,店鋪間間闔上,繼續莽生的只剩下店主人終究沒能帶走的盆景栽植;可有的呢,在大路環伺中間,還是闢出了自己道途,開張一筆筆新的風景。

  好比文昌街,開始可能只是圖個巷裡店租便宜,垛著整屋整室的傢俬,展場也就是它的庫存,這樣賣了幾多個年頭,竟也成為台北首屈一指的家具街,街景蔓延之處更和通化臨江街市連成一氣;又像龍泉街,原本當然是菜市的延伸,又沾了學生宿舍便在左近的地利,小食飲料攤鋪天蓋地而來的膠棚遮掉了日月晴雨,理所當然跟進的批貨男女,就在街市空隙開起最新潮的日韓流行衣飾店面,現今已儼然成為台北南區的五分埔。

  永康公園像極了一口城裡的老井,吞吐著都市的塵埃與廢筆,更沒有人說得清楚,究竟是永康街造就了鼎泰豐,還是鼎泰豐、老張牛肉麵、冰館和永康公園,共同拉開了一場後巷變前街的好戲;人來人去,最令人懷念的溫州租賃街,一度站在巷口可有七、八家咖啡館環繞的風景如今當然已經不在了,但台北我城的義式咖啡風潮起,如今席捲城市,少掉溫州街這筆歷史卻再怎麼都寫不全的。

  後巷是這樣,偶然彷彿從夢底浮現出來的酒釀與鼓譟,像極了那夜,咖啡店、小酒館最後拉下鐵門的聲響。店鋪更迭間敲打的態勢,近日又有何變遷,在那裡來去的小老闆、過路人,各自度過的時間當也是各自憂慮,街巷的荼蘼花事開完了又謝,換過幾張臉的後巷,肯定也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2011.04.21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
 

Apr 14, 2011

〈大東區〉


  電話裡嗚啦啦的言不及義行將終結,說是要吃吃喝喝,或者隨意走逛,總之打不定主意要在哪兒碰頭。公館師大?鎮日都混在校園附近,你不膩我是都膩出油了。淡水北投?紅線綠線一路過去肯定是要嫌遠。西門町?拜託那是國中生才去的地方吧。那究竟要約在哪兒?

  電話那頭沉默半晌,還是,東區吧。

  一開始,口中的東區只不過是忠孝東路四段,那以復興南路、延吉街、市民大道與仁愛路框架成的街廓。

  這廂崇光百貨巍峨的白,像雷峰塔一樣鎮住了整個東區來去的妖嬈女子,週年慶心甘情願魚貫而入的白蛇與青蛇們,爭購保養品化妝品乳液與面膜,從那些唇紅齒白鶴童鹿童手中接過靈芝草,敷抹塗推的手勢像煉丹提藥,更像許仙將再也無能見著蛇妖真身那樣的喜不自勝。那廂,誠品書店24小時的燈火早已賣的不只是書,而是文化品味與一種身段,藏青色的書袋裡,放的就算只是本女性雜誌,也像是鍍了金,高人一等了,站在門口抽菸等人,看城市有張煙視的臉。

  偏是微風廣場開了在市民大道那一頭,生生把人潮再往北側給跩去,金融街也給納入麾下,往南則是敦化仁愛樹海蔓延,東區漸開漸大,市民大道原臨著鐵路而建的低矮屋舍,這當口已演變為大東區的胃袋,養著花雕雞與涮涮鍋與居酒屋與串燒鋪。

  總是約在東區,氣候變遷皆無礙那一次次與友朋情人的聚合,更多時候是乘了捷運從地底去,出了站口才感覺這雨水已憋了好些時日,下起來是扯風響雷的勢頭。好在東區也是騎樓連著騎樓連著地下街連著更遠處的地下街,無懼晴雨的人走過來,也有人狼狽地過去,東區它媚行的版圖越來越廣,踩著水窪的腳步最後會在哪裡停下?

  誠也有些凋敝有些委靡,明曜百貨儘是有著東區唯一的透明電梯,你也不再覺得那有什麼特別吸引,期待著,唉再開一家UNIQLO吧,救救這老牌百貨。

  SOGO在對街又開了一整棟綠油油的,相約的地點還得加上顏色形容,白SOGO還是綠SOGO?再三確定,綠的齁?還不忘酸嘴溜舌說,肯定是民進黨執政時拿到的建築執照吧,綠到不行。

  更往城東去,信義計畫區也成為東區的部分。

  一座城中之城,再沒有別的街廓比這兒更接近明天的了,比如說中環之於香港,濱海灣之於新加坡,更美好光敞潔淨的佈局,更高更現代的樓廈比左近的丘陵更高,像要征服氣壓與低雲,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大東區進化到這裡,好像再也沒有甚麼傳奇。

  或許還是有,一年一度的特定時節,你看見煙花。煙花那夜在城東開落如最盛大的一場雨,逆風而上的火焰,映著沉鬱的雲,箭簇與煙霧同聲散開,青蛇吐信的花蕊早已黑色天空收了去。他們當然也都看見煙花,一年開不過一次仰首姿勢裡,叢叢簇簇的光芒與火,與顏色,佔據了時間。時間停止在那裏,然後時間謝落,留下半座城市還震懾的表情,不及將口唇合攏。




(2011.04.14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

Apr 13, 2011

〈焦煤〉

  還能以氣味相互記認的地方
  我仍是有顏色的
  盛極一時的夏天還未開始
  總是仰首,看瀰天的塵埃同聲解散
  如果我被季節踏過
  路上就多出一首壞詩

  我目擊枯樹撐開了屋頂
  趁我們還能以掌紋相互記認
  就推倒那牆吧
  且在掌紋裡把命運寫盡
  纖細的影子正些微地裂開
  盛放一些秘密一些對話裡的說與不說
  放任花在時間裡生根
  顏色譜成音樂
  春天漸弱,迴旋
  沒有人喊停,也不會重來一次

  濱線與夢境逐一撤退
  在還能遠行的前世我們相互記認
  那時的我們快樂而後死
  我們病而後死
  馬拉巴栗像春日的星辰攤開了芽葉
  戴著帽子仍要向預言致敬
  當春天結束,我們生活
  而後死


  孿生的愛持續分裂
  在我們還能記認時間的所在
  地面正緩慢地陷落……
  我們記認榖雨
  記認農婦的臉扛著下一個季節經過
  有人聽見鋼鐵與枝節彎折的呻吟
  但沒有人回頭

  所有單車都傾倒了吧
  讓我們駕馭剩下的那隻輪子
  騎過斷層一齊震動它們的肩膀
  在光照不到的地方
  我仍是有顏色的
  黑雨僅用了一個季節便匯聚成湖
  積壓一顆心
  如混凝土逐日堅硬
  牢固,敲擊如死的聲響





 

Apr 12, 2011

〈指路的碑文〉

  此時,六部電影--是被稱作紀錄片的,通常叫好,也通常極不叫座的類型--上映了。拍攝的幅員極廣,從城南到北美,島東到海西,六個偉岸的名字籠罩了近六十年來台灣文學的版圖,籠罩「你住的小小的島我正思念/那兒屬於熱帶/屬於青青的國度(鄭愁予:小小的島)。」

  以前,總感覺那些名字是被供在祭壇上的,讓人澆酒奠漿。

  鏡頭卻把他們拉近來,「我覺得你已經坐在我眼前,對面,明星三樓左後方,靠牆,最後一個位置上。(周夢蝶:化城再來人)」他們的書冊凌散在架上,鉛字鑄書的時代,或更早些,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


  開始寫詩那年,1999有著世紀末的氣候,城市有張躁鬱的臉。

  沒有人告訴我在那最一開始,太初的荒原是誰走近了伏案的人,提筆在他們額眉之間墨染,寫就了詩人的名字。那時我寫,只是寫了,還以為「永遠是這樣無可奈何地懸浮著,/我的憂鬱是人們所不懂的。(周夢蝶:雲)」也不及帶齊行囊,懷中揣了幾本書便匆忙上路。行走在圖書館冊列的峽谷與溪澗,抽出幾本書,瞎讀。

  偶爾和友朋們談笑,有時,則也懷疑文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麼寫了幾年,努力讓自己詩藝精進,努力描摹人間百態可知不可知的風景。寫著寫著,路的終止,黑牆堵著哪裡也不能去的人,「我隔著一朵康乃馨尋找定位/看殘餘的日光在海面上/不停搖動,無窮的/訊息和少量焦慮,時間--/假如時間允許(楊牧:殘餘的日光)」抬起臉來,又看見是他們前行者的名字甸甸地壓著天空,壓著路。壓著。

  不知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也不知道,和孤獨同樣不朽的是甚麼。時間過去,那時少年詩人還不知道,前行者們夙昔的典範還在推衍,文學的版圖持續擴張。


  .


  寫詩頭幾年,桀傲的少年詩人們,已先談起了殺神弒父的可能。搏鬥質疑,咒罵辯證,可能都是少年面對先行者,本能抬起臂膀防衛的姿勢。

  展冊讀及那國文課本都會選錄的詞句,「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余光中:車過枋寮)」隊伍當中有人首先提出了非難,這我也會寫!可不是嘛,表面上讀來是那樣簡單的排比,也無須深究的造景造境,車過枋寮,劈面撲過來,那海。一朝朗誦起詩來了,眉毛和手勢飛揚得不讓任何灰塵停下,聲若洪鐘,就以為自己把詩都給征服。

  但字句鋪排的陣列寬闊像海。海又是一襲包容。

  少年詩人戀愛的時候總是寫情詩,失戀了寫得更多,海吞容所有的眼淚,「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濕了的外衣/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山退得很遠,平蕪拓得更大/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鄭愁予:賦別)」以為自己愛得夠深夠熾烈,燃燒得夠燙夠奔騰了,歷經那些粉身碎骨的愛情,我要挖掘所有言語,時間,城市,車流與號誌,才能說服自己仰望時他們的氣息並未離開。

  可是,「該有一個人倚門等我/等我帶來新書,和修理好的琴/而我只帶來一壺酒/因等我的人早已離去(鄭愁予:夢土上)。」我仍感覺迷失,以為只要將我不知道的東西寫下來,我就會懂得了……但不可能。

  即使將它們悉數錄記,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那陣子,詩像長得醒不過來的夢。


  .


  確實像一個夢,「這一個夢,他覺得,就跟真的一樣。他覺得,他像:經受,真的,一場之火浴一樣。他想:真的假的,中間有什麼不同?(王文興:明月夜)」我乾啞著嗓子嘶喊,驚慌地奔走書寫直到指側都磨出繭來,發現四周都是牆壁,四周我所亂數糊貼的詩裡,缺席的人竟是自己。

  無以為繼。墨水乾了,煢白的電腦螢幕閃閃爍爍,嘲笑我枯坐夜晚每個月圓月缺。

  語言包藏秘密,魅影來去是城市的道聽塗說與精神病。

  又讀幾本書,感覺經典都與我的內在一同毀壞,憂鬱的時候我寫。好一點的時候有力氣哭泣,某天醒來,確知自己內在有些東西不見了。不對了。壞掉了。那時以足跟貼著足跟的,我瀟灑行走街頭的影子去了哪裡,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唯獨她的下落我們一無所知/恐怕忽略在詩的修辭和韻類裏了/在讚美的形式條件完成剎那即回歸/虛無,如美麗的漩渦急流裏流逝(楊牧:平達耳作誦)」我必須重新與這個世界建立關係。在眾聲雜遝中理出記憶的線索,方能從須臾的切片裡脫身,適度地丟棄,方能更多地擁有。「告訴我,甚麼叫遺忘/甚麼叫全然的遺忘/……/當花香埋入叢草,如星殞/鐘乳石沉沉垂下,接住上升的石筍(楊牧:給時間)」

  告訴我,甚麼叫做時間,而時間它會帶給我寬慰嗎?


  .


  於是我亦開始旅行。我自咖啡館與床,與書桌與酒吧的路徑脫離,前去香港,北京,東京,芝加哥,與新加坡。有時還是追著他們的足跡,有時在旅館的木門這邊聽見鬼影的頓踱,「又如一個陌生者的腳步/穿過紅漆的圓門,穿過細雨/在噴水池畔凝住/而凝成一百座虛無的雕像(楊牧:給時間)」大湖在東方安靜地浮動,人群如洄游的鮭魚,溯流在金色街廓,行走,錯身,都是表達。

  有時是山,有時是海,更多的是港灣與城市,「高樓對海,長窗向西/黃昏之來多彩而神祕/落日去時,把海峽交給晚霞/晚霞去時,把海峽交給燈塔(余光中:高樓對海),」念及我與任何一個人看的都是同樣的太陽,月落與月昇,旅行也變得日常,彷彿我沒有前往任何地方,我從未真正離開。

  噴射渦輪咆哮著,雲層往機身後方奔騰而去。城市變為螢幕上微渺的亮點,平原與海洋是圖上藍綠的差別。

  有時是回家的旅程,有時則是深更的班機,劃開星空劃開夜,語言劃開宇宙。「深淵上下一片黑暗,空虛,他貫注超越的/創造力,一種精確的表達方式/乃以語言責要意念/承擔修辭/實現結構體系/光始隔絕無以界定有,微弱而增強/至於永遠。(楊牧:蠹蝕)」

  但甚麼又是永遠?我想,可能我們都在這速度當中,失去一些什麼。

  到換日線那頭,班機下降便又是白晝,我看見綠野、平疇、與西北的濱線,一汪汪水塘望天空張開嘴,甜蜜而誠懇地索討著。速度繼續慢了下來,鐵鳥如紙鳶般飄飄忽忽地降落了,煞車與渦輪反轉的聲響,令我突然感覺踏實。


  .


  後來,我逐漸懂得了愛情的意思。詩的意思。兩個人並肩走過赤柱海濱的棧道,陽光飄搖,下得像雨。笑得像花。

  愛與詩,生命與溫度,不只是狹義的擁有與否,無需呼告,而是將一切繾綣編織在內心的角落,「仍然互相眷戀地照著/照著我們的來路、去路/燭啊越燒越短/夜啊越熬越長/最後的一陣黑風吹過/哪一根會先熄呢?/曳著白煙/剩下另一根流著熱淚/獨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余光中:紅燭)」從此,他們的影子,成為一襲青衣繡花織錦的宇宙,我偶爾穿穿它。

  指物命名的詩人們啊,告訴我,是誰傳下了這個行業?


  .


  1999很快過完,十年的時間也是。他們的身影如霧起,如雲湧,一支筆寫寬寫闊的文學版圖,令我戮力追趕,想在這島嶼海洋的濱線上開出一彎新的港埠,作為出航的根據,苦苦走到一片裸岩之岸,才又驚覺,那兒已經有了他們立下的碑文。

  「而橋有一天會傾拆/水流悠悠,後者從不理會前者的幽咽……(周夢蝶:川端橋夜坐)」不是這樣的,不是的,還有甚麼比生命,比人們用時間所鑄刻的碑文,還更深不可測?「還有比你更深不可測的/是那淺淺纖細且薄的翼,何均勻/一至於此已接近虛無(楊牧:蜻蜓)」時間看來儘管抽象而疏離,卻從不虛無。

  從書中抬起臉來,正是陽光普照初春時節。突然我警醒,發現這些碑文無數,通往潮間帶的憂鬱,通往智慧,通往命運與寂寞,通往時間與死亡,漫天雲霞隨風帶來的,可能是風雨可能是字。

  偶爾,再次無以為繼的時候,我在那眾多散立的碑文旁邊坐下,冊頁讀過去,撫摩青石的溫度與鑿刻,且逐字逐句,讀著。那時候我感覺安全,這才慶幸前行者們在島嶼上寫作,都是為我們指路的方向。

  所有指路的碑文所寫就,語言指向遙遠的夢土,指向下一首詩的完成。






(2011.04.12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他們在島嶼寫作 -- 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六位台灣文學巨擘,由五位導演,以電影式敘事風格,紀錄與詮釋。

上映日期:2011年4月9日~5月6日
上映地點:國賓長春影城(台北市長春路176號)
 

Apr 7, 2011

〈夜市人生〉

 
  倘若有個甚麼地方,稍走上一遭,便能一語道盡咱這島國的綽約丰姿百態,那肯定非夜市莫屬了。它們原先可能都只是黃昏市場在時間軸上的延伸,從殘餘的菜梗果葉,以及刨削下的魚鱗與保麗龍碎末中間,給清出一條貨真價實的生路來。

  一些攤販就著初晚的微光,亮出了壓根也無從探詢產地來由的廉價飾品,通常是皮帶圍巾零錢包之類,一些呢,則是推著涼水小車賣起泡沫紅茶綠豆露冬瓜茶仙草蜜。那頭街角,兩個微腆肚腩中年男人,取出火炬般驚人尺寸的打火機,點著了,竟往手邊兜售的仿皮提包上招呼去,強調絕燒不壞!那態勢,最是生猛有氣力。

  夜市所在之處,反正原是窩身在平房公寓之間,不知怎形成的城中街市,從早市午市進到向晚時分,婆媽們來了又走,復領著鼻涕牽黏小鬼頭又來,又走。

  鎮日下來的月月年年,給踩踏著歷經所有油水魚腥塗抹的地皮,騷膩膩的,也不可能挪作他用,氣味是註定了要刷洗不淨,一不做二不休,便有人大剌剌擺起了簡易的食肆,佔地為王了!可求的,也不過婆媽叔伯口袋裡零頭的銅板吧,在視聽娛樂還不特別發達的年代,恐怕那好些鋪張開來的套圈圈、射水球、彈珠台之類宣告「大獎奉送」的位址,勢必肩負著孩提少年少女一波波驚奇歡笑的重責大任--誰不想靠著就丟幾次飛鏢,能把歪歪斜睡在旁邊的玩偶大熊給拎回家呢。

  當然曾思索過,那收錢的虎背熊腰刺青漢子,光就抽菸嚼檳榔好了,在白晝時分,或在夜市休市的初三十七,靠甚麼過活?

  又為甚麼,特別熱門那幾個紅豆餅啊黑糖粉圓甚至割包攤子前,永遠排滿嗷嗷待哺的人流,像極撈金魚大水盆裡叢群而來的魚嘴們,張張復合合。

  從來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究竟是夜市造就了更多的人潮集聚,或者是人潮令得夜市的版圖如黏菌般擴張,望周邊的街中之街,巷底之巷繼續蔓延。整個夜市瀰漫著氣味與聲音,好像再多那剛好的一點點,就即將滿溢出來的--好吃喔裡面還有位置喔要吃飯吃麵都有的蚵仔煎麵線糊鱔魚意麵攤位種種聲息,往稀落巷子裡去,一個拎口箱子就擺出晶亮耳飾項鍊手環的日系女孩,把臉埋在手機裡邊,甚至也不抬起頭來看看客人地翹著腳,啊一下發現這好像世界的終點。

  這才知道,凡此百般吶喊呼號高聲招徠的音調,界定了夜市的邊緣。

  大腳桶的金桔檸檬辣妹出現每個地方,而無論在哪裡,聽來都十分相似的聲聲你好聲聲喚,聲聲甜裡問的卻是先生要不要加酸一點?

  後來,城裡的夜市歷經幾度整頓,總是有些夜市死了,有的活得更偉岸,卻給梳裡得人模人樣,收服到固定的水泥建築物裡邊。有的呢仍然我行我素,壓根不搭理甚麼環保法規,照舊把廚餘油污清潔劑混雜一氣的嘔吐物往下水道排,有的在街口立起牌坊號稱觀光夜市,裡邊就血淋淋演起殺蛇取膽的戲碼,要膽這裡有,沒膽的不要來!

  可無論是哪款夜市再規矩的陣列之間,最時常響起的聲音,恐怕還是與警察躲鬼的攤商奔跑來去著高喊借過借過借過噢!打游擊戰一般的攤商毫無畏懼,眼見眾多夜市被收編,被管束,被限制在同一款馬甲裡邊,只要他們走鬼的腳步不息,台灣夜市生死循環的戲碼也就不停。





(2011.04.07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