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 LO, YUCHIA
-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創用授權範圍
Oct 22, 2008
viewpoint
環境心理學
第六週
-Cognitive Maps /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Maps of Paris
無論是在台北、巴黎、或者芝加哥,在任何一座城市的街
廓,認知地圖做為人了解、規劃、認識外在環境的一種回應方
式,當朋友給我們指路的時候,一個人在街頭賊晃決定今天碰
到紅燈就轉彎的時候,甚至是,發現一條捷徑可以直直通到目
標路口的時候,決定移動方式,並且知道該在某間便利商店前
面右轉進到巷子裡,事實上我們靠著記憶與認知在判斷環境的
地理配置(geographical configuration)──而認知與記憶
又牽涉到對周遭環境的熟悉程度、特定地標對個人生活史的意
義、以及地理位置的社會符號意涵,所有這些都影響了人類在
環境中認知「實際位置」之「相對關係」的方式。
珍˙雅各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裏頭寫道城市的街廓
要小、住商用途要混雜,這不只是將城市街道的使用效應最大
化,另一方面也是讓城市的各個分區依照自己的歷史與人文圖
景,發展出各自的樣貌──暑假剛到芝加哥時,我很快地被城
市CBD(中心商業區)櫛次鱗比的摩天大樓給震懾了,然而
,在芝加哥待上兩三周之後,卻發現這座美國第一座進行現代
都市計劃的大城市,除了CBD以外的地區,都只有少數的「
區域地景」可供辨識。打算從任意一個地鐵站出去閒晃,半個
小時後卻很容易在規劃得整齊無比的街道中間迷失方向,只好
抬頭看看遠方的希爾斯塔,辨認方向之後才能繼續步行──畢
竟從A街走到B街,從C街到D街,街景幾乎千篇一律是三四
層樓的公寓排列,每個社區儘管有自己的公園綠地,但身為一
個外來的旅人,怎能在短短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步行當中,就
分辨出那些經過「規劃」的街道的差異?
而芝加哥的大眾運輸系統,還是依照一貫的標準而設計的
:以CBD為中心分隔長街的南與北(像台北的道路以忠孝東
西路分南北一樣),貫穿整個大芝加哥地區,而公車站與地鐵
站名就是以街道的交叉口命名──多麼整齊劃一、卻沒甚麼個
性的命名方式。芝加哥的「區域地景」,大體來說只存在CB
D裏頭。
另一方面,台北捷運系統的完成,也改變了人們認知這座
城市地理圖景的方式。台北車站依舊是人來人往最擁擠的場所
,然而台北的多核心城市地景,信義計畫區與士林夜市、乃至
於郊區的新店與淡水,我們可以忽略站距絕不相等的事實,將
點與點之間的移動簡化為車站數目的計算──或許幾年之間,
城市風貌的變化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多,而是,我們認識它
的視線正迅捷地切換著。
Labels:
crossover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