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Oct 14, 2008

viewpoint

 

全球化與傳播

第六週:媒體版圖與全球治理



-McChesney, R. (2001). Global Media, neo-Liberalism, and Imperialism.

 Monthly Review, 52 (10): 1-19



-Wasko, J. (2001). Understanding Disney: the Manufacturer of Fantasy.

 Ch.3 (中譯本,頁:39-98)



-Siochru, S.O. & Girard, B. (2002). Global Media Governance: a Beginner’s Guide.

 Lanham, Boulder, New York &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Ch.10 (pp. 143-162)



  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乃是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經濟蕭條時期,以歐

美等資本主義大國為核心,由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所大力推動的

,其旨在藉由開放(外國的)市場,推動(從資本主義國家內)出口,以科

技發展與進步史觀為教條,以挽救當時搖搖欲墜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其

說詞不脫「營利是民主的本質」、「政府介入市場就是反民主」、「政府不

應審查媒體言論與規定投資比例」等,呼籲日漸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

各國政府,不應持保護主義,更應該開放市場來擁抱「民主」經濟。



  冷戰過後,新自由主義進出、形塑全球市場體系時,一再強化了以盈利

為優先的資本主義體制,它作為資本財團的救星,卻是以犧牲人民與文化的

權益為「進步」與「開放」的典當品。媒體財團的水平與垂直整合,隨著通

訊傳輸技術的進步而匯流,勢不可擋;另一方面,整合成媒體巨獸的跨國財

團保持著亦敵亦友的關係,新自由主義的教條,合理化了財團進行國際遊說

、要求政府推動對其獲利有益的法規──在這種狀況下,新自由主義似乎與

「民主」相互悖論,畢竟對於(被半強迫開放的)地方性市場而言,當它們

的傳統、民俗與價值觀不能幫助一個「秉持中產階級價值的保守媒體」賺錢

時,就會被棄而不用,這讓「民主」如何可能?



  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政府的在政治經濟領域所扮演的角色產生質變

,取而代之的是跨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私有集團與公民社會的興起,在

各個層面產生影響,決策者面臨的挑戰是受到內部無法有效管理,以及來自

外界主導的新壓力──政府、次級政府受到排擠、權力萎縮。相對地,跨國

公司的資本、人力與技術都能超越國界自由流動,國際舞台上公共政策領域

的重整,乃是一個無可厚非的趨勢,然而,也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公私領域的轉型,帶來的是同質化,或者是百花齊放的世界?



  我們可以從迪士尼集團的文本當中,看到一種普世皆然的美好「幻景」

──甜美的動畫/人物/樂園,當影劇產品與周邊商品都成為「銷售」與獲

利的重要關節,財團就不再去思考甚麼是「文化」,而著眼於「甚麼可以讓

公司賺進更大把的鈔票」──這個幻景透過各種利益的交換,而散佈在世界

的各個角落(連香港都陷落了!),姑且不論迪士尼本身如何宣稱它為人們

「實現了各種夢想」,在現實中,迪士尼卻是以新自由主義的擴張方式,形

塑出一個「實際上反民主的同質化世界」。



  由於在新自由主義政策下,公共服務被私營化,人民的權益被商品化,

一股「反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也正因運而生──真正的戰場不在第一線的政

府、財閥、與跨國企業,而是在所謂「第二線」的媒體服務平台與在地市場

。從瑞典、法國、印度到澳洲與紐西蘭,左翼民主的陣營正以地方性媒體為

戰略平台,展開一連串的媒體結構/內容改革,畢竟,對於地方人民來說,

發生意義的媒體場域在於與在地價值相關聯的資訊內容,那也正是新自由主

義所倡言的「民主」,應該真正產生的地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