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Oct 2, 2008

viewpoint

 

環境心理學

新聞所碩二 R96342011 羅毓嘉

第三週



-Ch.9 Observ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當研究者選擇一個既定空間/環境,針對其中行為主體的行動模

式進行觀察與紀錄,就是期望解決特定的研究問題──首先承認無論

選擇何種觀察法(無介入觀察、可辨視觀察、邊緣參與觀察、完全參

與觀察等)、即使採取適當的態度(同理、直接、動態、以及決定適

度介入其觀察環境的程度),都不可能真正「進入」行動主體的感覺

結構,這個前提將使得研究者在觀察紀錄的過程中更能保持敏感,得

以進一步透過剖析、透視行動主體的外在展演,覺察行為主體針對環

境設定而做出的反應,以及行為主體受到環境中其他參與者、旁觀者

的影響,而導致行為模式的決策或改變,在反覆的紀錄與建構式辨證

中,建構出環境行為觀察的信度與效度。



  舉例而言,在同志大遊行裡頭,仁愛路與忠孝東路被群眾的集結

與特定的身體展演行為所界定,而不再是平日車水馬龍來往的車行道

路,在這樣一種短暫的/情境式/流動的環境當中,隨人群的移動而

改變(同志)空間的存有與否,遊行所定義的空間,包含了慢車道、

人行道、騎樓、甚至樓頂與來往車輛中觀望的人群。在這個空間裡面

,電音花車上舞動的扮裝皇后可能引發水男孩連動式的擺動身軀與歡

呼,一次同志平權口號的演練與呼喊,可能使得人行道上隨遊行隊伍

緩步前進的LGBT群眾同聲吶喊。若以群體的「動能」來區分群眾,

基本上我們可以將走在慢車道上的群眾視為核心群眾,人行道上的群

眾次之(可能是有曝光疑慮而不走在正式隊伍當中,但會隨偶發的特

定『事件』而參與,成為核心群眾的一部分),而騎樓下有原先不屬

於遊行隊伍的路人、也有藏身在邊緣默默跟隨人群前進的同志,其動

能顯得較零散。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處在何種地理空間(車道/人行道/騎樓)

,行動者都可能透過某些行為/事件,引發一連串的連鎖行動,而變

成群體中引人注目的焦點,所有人都「可能成為」該流動空間中的重

要他者──另一方面,在這種以身體展演為表達訴求最重要手段的空

間中,「攝影」是引發行為主體行動決策改變的重要關鍵之一,面對

鏡頭的時候,扮裝的群眾多半採取較平常(無論是遊行之外的「日常

」或者遊行的其他時刻)更特異、誇張的表情與姿態,來呼應同志遊

行的核心主題:彩虹向前行、勇敢秀自己──而所有這些,也都更進

一步累積該空間中的能量流動,持續加乘、塑造、凝聚該空間的秀異

氣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