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Dec 8, 2007

安寧照顧基金會

 

【記者羅毓嘉/台北報導】



  癌症在台灣地區一直居十大死因之冠,然而,癌症患者的人生最後旅程,往往走得並不平安。為協助臨終病人獲得適當醫療,促進醫病關懷,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於1990年成立,持續推廣安寧療護理念與生死教育。



  安寧照顧基金會首在淡水馬偕醫院成立安寧病房,於1998年遷至醫院停車場旁的現址,距離1990年基金會初成立時的舊址,僅十五公尺之遙。然而,死亡在我國文化中向為禁忌話題,國人多誤解接受安寧療護,等於提前宣告病患「沒救了」,當時的病房又緊鄰太平間,少有病患願意入住。直至近年,在基金會積極的宣導與推廣下,「安寧療護」概念方漸為國人接受,馬偕醫院安寧病房作為推動國內安寧療護之先驅,亦改制為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



  限於醫療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生在病患狀況危急時,應盡最大的力量救治,不能拖延,然而對於許多癌症末期病患而言,死亡前施行心肺復甦急救,往往徒勞無功,反而增添不必要的痛苦,直至2000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正式通過後,才保障了臨終病患有選擇不接受急救,「自然死亡」的權力。



  安寧療護結合醫護、社工、志工團隊,投入臨終病患身、心、靈的全面照護,「把身邊的病人照顧好」可說是安寧療護人員努力的目標,透過症狀控制、家庭支持、與促進積極溝通等三個層面,降低病患受苦程度,提升臨終生活品質,讓病患的最後一程走得坦率而有尊嚴。舉例而言,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的空間配置,包括了庭院、空中花園、活動中心等供自由活動的場所,亦會在節日時舉辦聯歡,這些皆是為了讓病患與家屬有「家」的感覺,舒緩其心理,以達到「安寧」目的的手段。



  「安寧照顧的『寧』字代表給予病人一種和平的力量。」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賴允亮表示,死亡是人生必然,病患絕非到了臨終的最後一刻,才需要安寧療護。賴允亮說,安寧療護的終極理念,並非只是照顧臨終病患,而是針對諸如愛滋病患、漸凍人等一切「受苦」的重症患者,這也是對病患生而為「人」的必要尊重。



  基於這種理念,近年,與安寧照顧基金會合作的合約醫院已超過六十間,基金會並將宣導觸角延伸至慢性病患與老年社群,持續推廣安寧療護理念與生死教育。



  安寧療護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08-5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