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Jul 14, 2008

x19評審意見

 

我的第5名



編號23:



  整本作品集當中,少年詩人們的「自我」一直是不可能忽略的主題

,也一再被反覆闡述著。然而所有往內在發掘的過程中,如何小心掌握

自我與他者、詩人與讀者之間的解讀距離,應該是所有熱中於剖析內在

旅程的寫作者,都要留意的部份。



  這八首作品的水準事實上並不整齊,但我樂見它們致力於讓自我「

膨脹」的過程中,不曾失去與讀者對話的可能,在象牙塔上開窗,畢竟

是重要的功課。然而,我儘管可以察覺世界在這些作品當中傾斜的線索

,但詩裡頭的哲思,是否應該再試著找到出口?好比〈祈禱〉是一次將

自我往他者角色投射的練習,卻終究只能是不甚純熟的、失敗的摹本。



  對創作者而言,生活,永遠會是文學最好的磨鍊,自我書寫再怎麼

擴張,也無法逃脫出生活以外的真實--認真生活、認真地寫,總不會

有錯。



=====================================================



我的第4名



編號14:



  正因為這些創作者投來的作品,必須是經過少年詩人們精挑細選,

而足以代表其創作力量的展現,於是一個十九歲未滿的人,能見到怎樣

的世界,能否見他人所不能見,言他人所不能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這樣的標準之下,這三首作品通徹、一貫的意象表演,很快地攫

取了我的目光--相近的敘事主題,而能夠用強烈而令人震撼的隱喻系

統,拉開作品與他人相異的意趣,使他的愁、病、失落都顯得不與他人

在同樣高度上。特別是〈意象靠近後產生的幻覺如是〉一篇,詩人與詩

、與自我的反覆辯證關係,在疾病的隱喻當中建構出可觀的強度,令人

思索──是的,詩不就是我們用來證成這失衡世界的準則嗎?



  唯一要挑剔的是,為何幾篇作品都採取一段到底的結構?適度的分

行、過段都是一首好詩--特別是敘事詩--的必要條件,畢竟段落也

是呼吸與節奏的一部分,是這位作者必須多加磨練的。



  〈意象靠近後產生的幻覺如是〉

http://www.grapesea.com.tw/forum/viewthread.php?tid=3783&page=1#pid25269

                                                                               

  欸,可是這裡的版本有分段啊?



=====================================================



我的第三名



編號211:



  我無法擺脫腦海中根深柢固的夏宇邏輯,因此這三篇作品所採取的

策略--模仿、再製、試圖脫胎自夏宇--的書寫模式,嚴重地妨礙了

我評價這組作品的過程。我不能否認在「夏宇」的脈絡裡頭,這幾篇作

品所試圖架構的世界、與其採取的語法策略異常地成功,但是,這同時

也是困擾我的重要問題:作為一個努力擺脫夏宇影響的創作者,我應該

鼓勵年輕的創作者如此「全面地」模仿夏宇、繼承夏宇嗎?



  我沒有答案。而這也代表著,我不可能給予這三篇作品太公正的評

價,因為我是如此希望自己可以逃離夏宇的影響,而又嫉妒竟有年輕的

創作者,能以這種驚人的邏輯持續創作--在〈星期組詩〉中處處可見

作者向夏宇致敬的痕跡,也因如此,在接下來的〈承載不了你的極低限

之海〉與〈我們不能妥協的秋天〉當中,夏宇就變成巨大的幽靈,遮蔽

了我往內在透視這兩篇作品的視線;然而,這絕對是因為作品本身的「

成功」,而非作品的「不成功」。



  這三篇作品無論從時間、空間、語言邏輯來看,都非常地夏宇。我

仍無法斷言這樣的書寫是否值得鼓勵?畢竟夏宇是我、以及許多其他創

作者亟欲掙脫的,一種好的風格。



〈我們所不能妥協的秋天〉

http://blog.roodo.com/drymytears/archives/4453725.html



〈星期組詩〉

http://blog.roodo.com/drymytears/archives/5614879.html



〈承載不了你的極低限之海〉

http://blog.roodo.com/drymytears/archives/4978153.html



======================================================



我的第2名



編號89:



  豐華的意象,如何安置在適切的位置,而能夠傳遞最充沛的情感?

我驚訝於這六篇作品純熟的詩的技藝,在長短詩交錯的精巧結構當中展

現出來──情詩、敘事、詠懷,在延伸觸角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這幾篇

作品打開的是一個樂於探索的靈魂。



  我特別喜愛〈捷運台北車站偶遇外遇男子〉東拉西扯,隨意捻來的

意象,又能夠精準地指涉不倫情愛的進、退、曖昧,是一次優雅的「他

者生活」的表演;也喜歡〈無韻生活〉中講述詩與詩人、寫與不寫、纏

綿與寂寞關係的句讀;輕簡如〈我喜歡就當一個郵差〉,以自然的語言

書寫感情--惟「吾心已許之」突又跳至古典中文,造成些許閱讀上的

違和感。



  挑選一個有潛力的詩人是x19詩獎的宗旨,而這六篇作品,無論

在書寫策略、意念、乃至於技巧上,都稱得上非常完熟而值得讚許。

                                                                               

〈捷運台北車站偶遇外遇男子〉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6243877.html



〈木不成舟〉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5513707.html

                                                                               

〈無韻生活〉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5406073.html

                                                                               

〈我對你的愛未曾縮水〉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4750561.html

                                                                               

〈壓迫感〉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5513727.html

                                                                               

〈我喜歡就當一個郵差〉

http://blog.roodo.com/ccyares/archives/4650137.html



===================================================



我的第1名



編號202:



  十一篇作品──我不曉得是因為作品數量較他人來得多些,或者是

因為這幾篇作品與日常現實驚人的連結,以及它們紮根於生活的存在感

──我看到的,不只是作品,而是作品背後「詩人」的臉孔。在這次評

審過程中,這是絕無僅有的經驗。



  姑且不論哲人們宣稱「作者已死」,或者這種「透視」的感受是我

一廂情願的想像,然而透過這些作品,我可以感受到一種生活方式,一

種姿勢,一種意圖「測量那些無以衡度的」嘗試;因為一個詩人可以不

寫詩,但是不能沒有一個細膩的心,因為詩是一種態度,而我可以從這

十一篇作品裡頭,覺察這種詩人的必要特質──更何況它們都已是下筆

落定的篇章了。



  然而十九歲不到,就擁有這樣完整的寫作「模式」究竟是好是壞?



  我不知道。或許詩的態度,是為了面對世界運作的不完整、不精準

、不均衡而生,那麼,這些作品所展現的「穩定」,也應該是下一個階

段,詩人追求「不穩定」而必須要突破的界限。



〈兔子日記〉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20283814



〈傷心十二星座之歌〉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20337599



〈灰姑娘夢遊仙境〉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20342153



〈夢中森林〉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20283624



〈禁忌的遊戲〉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9965848



〈孩子氣的危險心靈〉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3720966



〈測量那些無以衡度的〉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9936346



〈未央〉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9410003



〈夜曲-致F的離別信〉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8363137



〈草莓鋼琴〉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8154228



〈遇見-致大體老師〉

http://www.wretch.cc/blog/lblskr/17633504

 

1 comment:

  1. 嗨毓嘉大哥

    久仰了/其實。





    我特別嘉歡你在波詩米亞創刊號的那段專訪。

    :)



    其實關於寫詩我沒有想太多

    都是為了想寫的時候才寫的

    寫的過程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

    寫完就像一盞冷掉的茶

    不太再去提它。

    (好像有點不負責任。XD)

    就像自己在讀詩也是一樣

    其實對詩的語法結構用字方式等等沒有太多研究

    只是為一種感覺喜歡。



    唉唉真沒想到我連小小的碰撞和悲傷都是穩定

    的。呵呵。

    我也知道我還在找另一種思考和說話的方式。

    準高三生了,其實還沒18哈哈,我想這一年的

    沉澱之後會有別的味道的。



    最後,非常謝謝你對我的肯定

    讓我相信我的詩除了用字不妥斷句不順之外

    還有可觀之處:)



    PS>您的評語借我轉載囉 謝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