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Sep 8, 2007

林奕華《西遊記》

 

0907 Fri. National Theatre

    《西遊記》/非常林奕華



 林奕華,我從不懷疑他執導的戲之「聰明」。



 要稱讚劇場導演、演員、舞台,

 乃至於整體效果之「聰明」,是簡單的事情。

 但近日以來,

 我寧可要自己當個不要那麼容易被取悅的觀眾,

 或者我以前是易於取悅的--

 那為何這部聰明的戲卻讓我生氣?



 若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部指向「何所往」的公路電影,

 那麼,林奕華的《西遊記》裡頭那些演員,

 我很難清楚地辨析他們要往哪裡去。

 近兩個小時的上半場,

 沒有沉澱,沒有思索的時間,沒有安靜,

 演員們大吼大叫只是為了在無止盡的爭執中勝過他人,

 偶爾講些聰明的話,

 似是而非的話,

 那些仿造、諧擬的警句充斥在劇院裡,

 有那麼一瞬間我幾乎要以為這是一部偉大的荒謬劇了--



 我坐在三樓側翼,大廳稀落的人群不時爆出笑聲。

 我大約可以理解他們笑,

 是因為王耀慶撂出的粗口,因為偽作自廉價綜藝節目的橋段,

 以及「行政院長都換了好多個,一個教育部長硬是換不下來」那句。



 是啊,戲裡,許多臭幹譙精準地命中我們共有的不爽,

 命中這個爛到爆炸的社會,

 代替我們謾罵--替我們表達,給這狗屁倒灶時代激起的憤怒。

 於是在那些嘈雜混亂的口條之間,

 《西遊記》終究只能是一齣「憤怒劇場」,

 它的荒謬並非來自於看清楚一切真實樣貌而孕養的冷酷,

 它的荒謬,

 是台灣社會的荒謬,不是劇場本身要讓我們領略的。



 「一條水裡的魚,是不需要腳踏車的。

  你懂我的意思吧?」



 你懂我的意思嗎?

 光是反問,而不從事對現實的詮釋、思索,

 一個問題終究只能懸在那裡,

 我們,還有那些睿智聰明的演員,像在跑步機上跑了好久好久,

 卻仍困守如來佛的五指山之間,遑論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若戲裡眾演員的憤怒,代表了台灣人民的憤怒,

 這憤怒會否有得到解答的可能?

 「旅行」作為這部戲中偶發閃現的脈絡,

 舞台,卻更像是一個恐怖、巨大、卻無縱深可言的圈圈,

 跑啊跑的,他們嘴裡說著要去波羅的海,

 說著要守候唐三藏前來食他的肉飲他的血,

 但看著他們的腳步不動,

 我覺得有一點難過。



 或者這就是台灣社會的縮影?

 內耗、遲滯、喧嘩,說些有趣的玩笑話彷彿一瞬間得到某種安慰,

 下個瞬間,下個黎明,我們問了問題,但我不同你討論,

 並不打算前往任何地方。



 一齣兩百分鐘的現代劇場究竟可以帶來什麼解答?

 我不知道。

 當一群聰明演員在舞台上只是吵鬧、只是爭執,

 只是炫耀著他們的犀利、敏感、彷彿看透世事一般的聰明,

 我好像開始理解,

 為何這種具有台灣特色的菁英文化,

 並不能真正帶領我們前進。



 林奕華的戲,總是非常聰明,不可否認,

 但從吳承恩的《西遊記》我們知道,

 孫悟空光是聰明是不夠的。



 因此我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歡這部《西遊記》。

 

7 comments:

  1. 在每週看戲的網站上看到這篇文章。

    真是完全說出了我的心得。

    心安了不少。



    因為那天的觀眾笑聲太熱烈,害我以為大家都覺

    得那是一部值得看的好作品。

    ReplyDelete
  2.  

     笑,那會不會是,

     剛好你看到了觀眾特別熱烈的場次……

     坐我後頭兩個媽媽還交頭接耳說,

     「林奕華這次是在幹嘛……?」



     看戲前聽其他已看過的朋友說大概那樣,

     原以為自己至少進戲院還能給他娛樂一番,

     但沒想到這麼糟。



     哈哈。不過感覺戲好、感覺戲壞,

     又何須惴惴?

     那「感覺」對得起自己是才是真的。



     問好了。

     

    ReplyDelete
  3. 但我覺得西遊記他說故事的方式比水滸傳清楚有

    條理的多也多的多

    至於好笑的部份也許他本來就是商業劇場也許很

    多都是他要籠絡的演員選角有幾位就是這樣考量

    的吧





    sorry

    我是路人只是從ptt連結過來的

    很想回應些什麼但剛睡醒腦筋有點轉不過來

    ReplyDelete
  4.  

     我純粹覺得不耐而已。

     應該說我原本沒有期待甚麼微言大義,

     他偏要讓戲變成那樣包裝精美、

     而眾聲喧嘩、

     而聰明絕頂、

     而……的樣子。



     的樣子!



     但明明只是一言堂、

     而粗糙仿擬、

     而沒有誠意、

     而……的一齣戲。



     我很難被這樣的作品說服,

     遂決定不輕易原諒它。

     林奕華還是兩岸三地巡迴的小劇場製作較佳。

     我是這樣想的。

     

    ReplyDelete
  5. 這樣的聰明,一直是東方明珠的優點,也是缺點

    導演是香港人,雖然不是如種族主義那樣的區

    隔 但他畢竟是受香港地一切薰陶的人,然而



    如果這樣程度的戲劇,就能引起絕大多數的觀眾

    或痴迷 或極力讚賞 等等的...那也就反映出一些

    台灣國民的現況與主流素質。



    儘管 他的確是個clever 但不witty or wise的人

    ReplyDelete
  6. (又來插個話)

    商業化的確某方面來說是香港的特質。

    不過,我覺得商業化並不同等於膚淺。

    看過水滸傳的我還是比較不愛西遊記。因為西遊

    記實在太淺薄了。坐在劇院裡,我差點以為自己

    在看大悶鍋之類的節目。

    ReplyDelete
  7. 我並非指的只是商業化阿

    就是一種聰明 聰明與智慧

    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的

    就像之前南ㄚ島的新聞 新聞最後提到

    對岸的香港本島(主流) 可能永遠不能

    體會或理解 為什麼有人寧願跑來這生活.....



    不過 商業化 很有趣的一個詞 怎樣叫做商業化?

    他跟大眾化的關係又如何定義或探討....?

    我還是覺得除了戲的層次的討論之外

    也更該注意民眾的反應 如果大多數人抱持正面

    評價較多 戲該檢討 民眾也該檢討



    恩 水滸傳整體而言 的確比西遊記更高一點點

    我也很失望西遊記導演改編的角度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