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A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動亂,僅是創造了炒作的題材,市場對於原油供應短缺的「疑慮」短期內並不會實現,反而投機者大發利市,財富傾斜而集中,油價飆升則讓全球埋單。
國際貨幣基金(IMF)雖然預期2012年的全球經濟將呈現走軟的格局,然而也提示出,原油將是大宗商品跌價趨勢中的唯一例外。固然,供需關係是主導全球主要商品價格的最重要法則,然而實際上,即使是2011年的利比亞甜原油停止出口(佔全球供應量僅2%!!!),或今年的伊朗問題,都沒有、或尚未導致真正的「斷貨」狀況,讓盤商無貨可買的實際狀況出現。而我們是否正在重蹈2008年--油價從一桶50美元衝上147美元不久後旋即回落到原本價位--的覆轍?
讓我們拿前此不久的泰國水患衝擊硬碟供應鏈問題來對照。即使關鍵零組件的缺料顯而易見,漲價幅度也是在短暫觸及50%後旋即回落,快速的報價走勢升降令人聯想到已是寡頭市場的硬碟產業假借洪災藉口減產抬價;然而在原油市場,各國均有充足戰備存量釋出、部份產油國增產補足斷貨缺口狀況下,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仍一去不回地站穩115美元/桶。成品油方面,航空燃油價格從2010年的每桶87元均價衝高到127美元,而2011年開春以來,航空燃油均價為每桶132美元。
市場喊了無數次的「回不去了」,而如今油價是否確實已站穩在高檔了?
BP墨西哥海上油井爆炸沒有讓誰買不到油,利比亞狂人格達費燒毀油田設施也沒有讓誰買不到油。伊朗禁售也好,歐洲國家約定不買伊朗石油也好,都沒有讓誰走上絕路,我們看到的是伊朗大舉提高對中國售油部位。原油市場的交易運行如常。甚至耳際響起歐洲原油需求正在下滑的聲音,那麼,原油供給短缺的憂慮,會否畢竟只是種猜測?
癥結點顯然在於原油交易市場,從未出現過一個即時、準確、乃至全面性的供需統計數據。
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產值數據過度依賴產油國自報家門,而新興市場的原油消費大國(如中國)則缺乏精準統計原油需求量的機制,原油的實際供需永遠處在曖昧的光影之中,仰賴買賣盤商的經驗予以微調,這當中自然創造出能夠讓投機資金介入炒作,營造原油「陷入短缺」恐慌氣氛的空間。
不像貨櫃海運的運能供需有一相對精準的預估值,市場對油價供需的猜測,創造出「預期心理」可供毛手毛腳漫天喊價的操作空間。即使從未見到原油實際短缺的狀況,喊到頂的油價,飽了炒作投機客的荷包,負擔此一「憂慮風險」的,卻是從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好不容易重新拾回的復甦步伐。
沒人知道獲利了結的賣盤會不會在近期內出現,但如此重要、供需關係卻如此不透明的原油市場,投機炒作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