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網友對於昨天集會上「同志運動就是性解放」的分歧意見,有人認為這種分歧會傷害同志追求婚姻平權的團結,並提及「所謂的作戰必須有所犧牲」、甚至得「先求有,再求好」;畢竟「要一次抹平任何不公,撕掉任何標籤,真的不簡單」。
確實,昨天的集結是一場戰鬥。但更重要的是,不只昨天的集會,接下來的日子會有更多的戰鬥,甚至分分秒秒,在現實當中,在網路上,在公共領域乃至私人領域的戰鬥,將變得更加密集而頻繁。
然而站在「正確的」、而通常是群體當中多數的一方,談「犧牲」太容易了。是的,婚姻平權是一個重要的價值。它是近期以來大家行動的,某種最大公約數。但這個價值是否重要到我們必須藉由犧牲談論性解放,來換取其他群體的認同,來換取同志內部的「團結」,我認為非常值得商榷。尤其當性與性解放,同樣都是構成「同性戀之所以為同性戀」的重要關鍵,拿掉這些性的成分,請問你是甚麼呢?你就可以變成一個「正常人」了嗎?
如果講得再更進一步--如果這一陣子大家主要都是以婚姻平權為最大公約數在行動,我們為何不能追問自己:除了婚姻平權之外,你還關心什麼?
你有沒有對其他事情付出同等的關心呢?
就因為「婚姻平權」事涉你的個人權益嗎?因為你可以大聲說出「別人結婚,關你屁事」嗎?當然,可以這樣說,真的很爽。但我們能不能想一想,當同志社群內部自己率先去說「先求有再求好」的時候,別人正等著你說出這句話,然後用同樣的邏輯告訴你--同性伴侶專法,你們為何不接受呢?你們為何不「先求有,再求好」呢?
你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在最近的討論當中,老實講看到很多言論都十分類似,比如說:大家「為婚姻平權」站出來的時候,可不可以不要裸露?可不可以不要談論愛滋?可不可以不要讓「人家」覺得我們「很奇怪」?又比如說:為什麼勞權團體要在同志遊行堵民進黨呢?我們不能先爭婚姻權再來討論代議政治的缺陷嗎?等等等等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如果「先求有再求好」的邏輯可以在同志團體裏頭成立,那麼套句我朋友的話來說,台灣社會也大可以說「大家先解決核電,解決完再拼經濟,拼完經濟來申請加入聯合國好了。同志婚姻……」等到我們的民生問題都全部解決了,再來處理這人權問題。
畢竟先求有、再求好嘛!
不是嗎?
婚姻平權是一個公約數。但它就「只是」一個公約數。它不應該重要到值得讓我們說出「犧牲誰誰誰」來達成。尤其當「被犧牲」的永遠是少數的聲音,少數的群體的時候。尤其是,那個被相對多數犧牲掉的少數,從頭到尾就是你,跟我,的一部分的時候。
幾年前,同志運動的路線也曾經被熱烈地討論過,關於我們應不應該「專注在」婚姻平權,暫時「犧牲」推動伴侶制度乃至多元成家的議題。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好了,我們終於「只討論」婚姻平權了。但結果是,反對婚姻平權的人正要塞給我們一個專法。用的還是「伴侶」的名義,要給我們一坨權利遭到根本縮限的屎。這超諷刺的。我們犧牲了一些東西,結果壓根就沒有迎來更大的勝利。所以這犧牲是有價值的嗎?或者說,我們當真需要犧牲任何東西嗎?我們為何要浪費力氣去擔憂「怎樣的說法會變成他們攻擊我們的武器」,為何要讓我們自己內心生出一個小警總,擔憂怎樣的討論就會讓我們變得「不團結」了呢?
我們可以為了同一個目標戰鬥。但我們不應該要求,這戰鬥當中的每一個人,在其他領域的想法,都要完全一樣。
雖然我們的資源很有限,但我認為,這有限資源的無限可能,正好就來自於我們的多元。
確實要一次抹平任何不公、撕除任何標籤,是非常困難的。
但更有可能的是,標籤本來就不可能一次被撕除。
標籤,是在所有百花齊放的討論當中,被逐漸抹去的,撕掉了表面那張紙,還要用去漬油,一次次地擦掉底下的殘膠。婚姻平權或許會給予同志們權益的保障,但如果我們在此刻先「犧牲」了對於性與性解放的討論、「犧牲」了多元生命並存的空間,有沒有可能,在婚姻平權到來的那一天,「終於成為一般人」的同志,也關上了我們之所以得以「驕傲」的那扇大門?
因此,在這場戰鬥依然繼續、且一時間看不到完結之日的同時,保有所有討論的開放性--而非「暫時犧牲」某些議題--我想比表面上的團結,來得重要一些。
畢竟人權、社會、與多元文化的討論是沒有終點的。
如果我們現在「願意犧牲」某些討論,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某天同志終於可以結婚了,「都已經有婚姻平權了,你們還在那邊吵甚麼?」這句話,將永遠不會在關於其他同志權益的爭論當中缺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