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Sep 9, 2007

2007/09/09

 

 是這樣的。雖說我交往、戀慕對象的年齡紀錄持續被我個

人更新,但無論他們是25、35、45歲,我要尋找的「

人」之特質卻是越見清晰。



 一個人的學識、經驗、個性,再加上他對自己身為一個「

怎樣的人」之自覺,會形諸於外,在他的言談舉止乃至於處

理生活當中許多細小事件的時候展現出來。如何保持適度的

優雅,如何應對那些時不時突發的狀況,如何在生活、工作

、戀愛之間求取平衡--我欣賞他們對待人事物之態度--

適度地透露對世界的熱情(而非被歲月磨耗),他們當然有

自己獨特的美學,有關心的事、堅持的事、持續投入的事。



 是的--他們有「中心思想」,我往往如此形容這些。



 偶爾他們當然也有憤怒,表達時儘管恰如其分,並非因為

他們「不憤怒」,只是他們知道「過份表達」往往會讓所有

人都受傷。我欣賞這些。



 打從自己那個蠕動的青春期開始,我就為了如何使自己的

生命變得more solid but elastic而努力--所以35、所

以45的理由非常簡單--我確實是渴切地要從他們身上看

見更多種生命的藍本,來完成我自己。好比某人每每叮嚀我

初入社會時要如何規劃自己的薪水收支,而這個人自己是某

上櫃公司的副總經理,在台北市區擁有幾棟房子,當初他白

手拼搏的故事總是讓我聽得入迷--還有什麼理財書籍比這

更具有說服力的?



 這樣講或許顯得功利了,但你們也知道,只是個譬喻而已

。我最常作的事情,就是待在他們身邊安靜地聽,然後讓自

己的經驗值飛速成長、升級、期待轉職時刻的到來。



 至於我能給他們甚麼?



 我要在這生命即將創發之際,讓他們看見「可能」。正因

他們的中心思想經過時間之錘鍊鍛冶,他們35、45,不

可能再一次的21、22、23歲,就由我來替他們完成。

某人是這樣說的,「我希望能夠好好地看看你,看看你未來

的樣子。」所以除了非常誠實以外,我也始終都是非常非常

非常努力的。





 *





 我相信,一個人的「中心思想」會在簡單的三言兩語,哪

怕只是走過幾個街區看一場電影再走回停車場那樣短的時間

裡,顯現出來。那不是一種可以遮掩、假裝、膨脹的東西。

我很快就可以看出那些。



 在評價人的中心思想這方面,我一向非常judgemental。



 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