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Jun 26, 2007

台北電影節pt.1

 

0623(六)1700 檳榔

         為何會如此難看呢,這是我這輩子唯一在電影放映

         結束前就起身離場的電影真是非常沒有風度。劇本

         、攝影、音樂、乃至於表演的水準都在我能夠接受

         的範圍以外。非常不喜歡。唉唉....



0624(日)1350 愛重奏

         再度確定我會喜歡聰明的劇本。青年作家之喜樂瘋

         狂,與病愛相生的救贖,聰明的你為何不再寫下去

         了--或者是意識到自己不可能超越的那些身影?

         北歐電影依然帶著殘酷的哲學,但又慈悲,總有些

         事情一再一再於我們生命中變奏、重現(reprise)

         而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一直到影片後段主角開始

         抽起了菸,我好像看見自己在那裡,在奧斯陸或巴

         黎,在離開與重新來過之間往下書寫。



         夢想可以遠颺直至何方?直到愛死去之前。但同樣

         地,直到愛在度活轉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它還能再活

         一次。



0625(一)1920 中國先生

         丹麥文與普通話放在一起的時候,為何聽起來會這

         這像廣東話呢?



         作為一部文化交流的片子,我想我並不甚欣賞裡頭

         如此用力地將中國印象加強又加強直到沸騰又沸騰

         、澎湃再澎湃的地步--個人、家庭、乃至於社會

         性,一個移民家庭在異國的生活方式依舊如此樣板

         嗎?移民電影看了又看,怎麼會那些人老是原地踏

         步都不前進呢?



         或許那確實是中國人的生存之道也未可知,但意象

         使用得太過用力就使電影變得僵硬,黑暗中眾人總

         會在相同的地方爆笑出聲--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不

         同文化,而導致的尷尬、困窘嗎?丹麥人與中國人

         之間的鴻溝為台灣人所觀看,而我們有無察覺那笑

         聲或許也是來自不理解?以及其他?



         這部電影沒能到達怎樣的藝術高度,它或許也沒打

         算做到,劇情、表演、乃至整體雖然有用力過度的

         問題,但仍不失為一部順暢的小品。



0625(一)2120 失落的街角

         失落的街角,其實是各自失落的人生。主題無甚新

         意,講家暴、講社會邊緣人、父女祖孫的東西,很

         容易就會流於說教--但這部片恰到好處的搬演,

         讓那些破碎的、憂傷的、易於碰觸乃至於疼痛的東

         西在街角自然而然地跑了出來。



         我很喜歡,不想多說什麼,這部片後勁算很強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