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Apr 1, 2006

遙遠的戀人

 

 在哪裡呢?我遙遠的戀人。此時此刻,光用捷運列車在站與站當中移動的

時間,已無法丈量你我相隔的距離。公館到台北車站,十一分鐘,快步上下

電扶梯在嗶嗶嗶聲音響起時躍進車廂,一分鐘,轉車至忠孝敦化,五分鐘。



 十七分鐘,曾是你我最貼近的時光。快跑的喘息尚未平復,就能夠嗅聞你

沉厚的呼吸。時至今日,卻連你何時遠行怎生離去都似要忘記。



 然而關於你的一切,又在步入地鐵站時鮮明地憶起,沒走上月台就聽見列

車在城市肚腹裡頭飛馳,人與人步伐交錯的影像、氣味、聲音。無機器械聲

音,再聽見,陡然你的臉容衝撞進來,下頜的鬍髭仍安靜生長,可你究竟在

哪座城市,在布達佩斯、倫敦、紐約,嶄新或老舊的車廂裡,或者,也和我

一樣在月台邊上等待陌生肩膀的遇合與分離?



 捷運站天頂的白色燈光都隨眼淚渲暈,好似昨晚的雨。



 我環抱自己,想像你的溫度,目光視線,臂膀肩胛。你的全部。這記憶泡

沫般吹起,隨列車在地底響起嘶噓的尖叫轟隆而來,又將畫面給衝散,閃爍

著微光破滅而去。



 你在哪裡?遙遠的戀人。數算台電大樓、古亭、中正紀念堂…這城裡記憶

生長復又消滅,困守天空以外的木屋。緩步穿過台北車站的人群,在板南線

月台候車我突就明白,啊,真是個美好的日子,該要遠行,往西。

 

5 comments:

  1. 真是一段令人感傷流淚的情景,可是這是停留在斷背山的年代(1963)嗎?現在

    的科技愈來愈發達,透過網路,聲音、影像、文字、部落格等等..可以時時刻刻無

    限地傳輸,即使相隔兩地,雖然遙遠,但又似近在身邊,不是嗎?

    ReplyDelete
  2.  

    發達的科技究竟是讓人越來越靠近或者越來越遙遠呢?

     

    透過網路傳遞的聲音、影像、文字或許可以傳遞最想知曉的近況,

     

    但若到此境地,則詩將不再成詩,文亦再不成文。

     

    又似近在身邊嗎,而我們知道「好像」,就「不是」,

     

    像是在身邊卻不在身邊。那樣的距離才是最讓人懼怕的啊。

     

    ReplyDelete
  3. 科技的發達或許會讓人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貪心



    永遠不夠



    看到了聽到了可是要更近更近要觸覺上嗅覺上甚至更實體的存在



    去確認那個人在 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



    有時候看得見卻觸不到 那種若即若離更讓人感到寂寞 而想念亦更加深重

    ReplyDelete
  4. 沒錯,科技的發達會讓人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貪心,也越不安分。透過簡訊,網路的

    交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會變得淡泊也速食化了。不過也因為有了這層體會,

    更覺得"遙遠的戀人"對於感情專一的可貴。



    文學始終是反映當時的生活,所以不會有"詩將不再成詩,文亦再不成文"的時候,

    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將給文學創作帶來更多題材,君不見"電車男",應該就是新

    速食文化的的產物吧。對於過去生活的描述,我們無法超越鄭愁予,但對於網路帶

    來生活的改變,年輕人應有更敏銳的觀察

    ReplyDelete
  5.  

    也許你不知道,對我而言網路所帶來的並不是「轉變」,

     

    卻是生活方式的本質。那已經深植於我的日常當中,

     

    我和我週遭一切所賴以建構連結的方式--

     

    也許在我的文字書寫當中並不時常以網路為主題,

     

    但那並不是因為我忽略了它對我所造成的影響,

     

    而是,當人際網絡以我為中心輻射狀地拓展開來的同時,

     

    網路光纖裡頭所發散的光芒,正是那鍵結的核心。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