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Nov 22, 2005

作業《媒體與我》

 

 這現代社會當中的人生,講到媒體,似乎竟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甚且成為一個巨大的隱喻體系那樣,將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常模給框架住。

每天在天空當中傳遞播放的電磁波,化為電台和電視的光影聲響交錯疊合,

還有以光速放送在光纖電纜裡頭哇啦啦奔馳的一頁頁資料,顯示在LCD螢

光幕上,當然還有每天一大早就被報僮塞進公寓一樓梯間信箱,剛從印刷機

裡頭取出,尚且帶著點熱騰騰油墨溫度的報紙──這些那些,在有形和無形

之間被遞送著的資訊,經由媒體如此強力地化為我們生活當中呢喃耳語的中

心。



 一個現代人的「社會生活」,若要說完全脫離媒體,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也不例外。那麼,讓我們來談談關於我,羅毓嘉,在成長過程當中

接觸媒體的經驗,一些小故事,還有關於媒體如何形塑「我」的經驗吧。



 首先是關於,語言,以及報紙。



 小時候的我(該說是少年早慧還是不懂裝懂呢,)對語言文字便特別地有

興趣,(根據爸媽沾沾自喜的敘述)我在三歲時就認得不少字彙,並且經常

和他們搶聯合報,一個小人兒窩在沙發上讀得津津有味。儘管也不知道是不

是真懂那些爬滿紙張密密麻麻的文字在描述些什麼,或者只是年幼的心靈看

到報紙上的圖畫照片就興奮地呀呀叫出聲音來,至少,報紙,算得上是我幼

小生命對世界開窗的濫觴。後來進了小學爸媽為我訂了國語日報,大概可以

為我中文學習的歷程好好記上一筆──國語日報,那些在小小字裡行間還參

雜了注音符號的報紙,每天有作家的好文章可以分享生活的秘密,每周等待

著每週三六的國語日報畫刊登出水墨如詩如畫的美感──當然,當我在國小

三四年級開始練習中文「寫作」時,國語日報也就成了一個非常適合習寫的

平台,對一個九歲十歲的小孩來說,五六百塊的稿費已經算是相當大宗的入

帳了。



 是以,我和媒體的互動交流,是從報紙開始的。



 我從報紙裡頭窺見了,以語言和文字建構起對於世界認知的可能性,並且

這可能性在我上了國中高中之後並沒有停止。從國中開始養成每天看聯合報

和中國時報的習慣(這習慣終於是『主動尋求』的了,)報紙,除了讓我知

道世界運作的方式,那些關於大人們如何互動,如何建構起社會運轉方式的

機制,那些在檯面下耳語不斷的,大人的世界,在我國中以後成為隱喻一般

的密語,令我更加貼近(即使那時候的我還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小鬼頭呵,)

所謂現實世界。



 現實世界。是的,媒體傳遞過來的訊息從來就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真正在

現實世界當中流動著的真實,或說,真實的表象。



 於是我們這時候必須講到,電視。



 電視影響我們至深,這點我想誰都無法否認。例如我和自己最最親愛的高

中同學們經常在漫步街頭時,模仿綜藝節目裡頭搞笑主持人諧星的語氣,彼

此嘲弄並且在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笑點到來時發出大笑,例如,電視新聞主

播的新髮型改變如何讓我們在茶餘飯後找到ㄧ個共同的話題以度過那些(可

能肇因於尷尬政治立場話題而引發的,)沉默時刻。例如我們經常在傍晚的

台北街頭,看到模仿著卡通人物動作施放大絕招的國小學生打鬧不停,例如

那些日夜播放不停迴圈的電視廣告口號,幾乎要成為一種人與人對話必備的

基調,那些熟悉不已的廣告或節目配樂,讓我們即使是在夜半夢迴時也時刻

響起成為夢境的背景音頻……電視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說話的方式,我們

日常對話的腔口把式,影響著我們對話的表情──那些看似深刻的感動,其

實不過是電視這種三次度的媒體,為了販賣資訊而創造出來的,真實的表象。



 真實的表象是如此深刻又膚淺。每天只要坐在沙發上握著心愛的遙控器,

我們就得以遁入一個看似不屬於現實的時空,跨越時間空間的藩籬,到達一

個超越現實的所在。那些感動,也是如此地深刻又膚淺。電視提供我們無須

想像無須感受的可能,哪怕我們都忘記了自己仍然身處在最真實的世界裡頭。



 我們真是忘記。



 直到網路頻寬在光纖傳遞的同時自我們的頭頂罩下,統馭我們生活近乎全

部的功能。



 電視儘管帶領我們跨越時空,演繹著種種生活樣貌,將我們帶往自己其實

並不存在的地方,然而網路,卻才是真正讓我們得以主控時間與空間的媒體

。在網路上,世界再沒有時差的區隔,也再沒有空間的差異。資訊更新無視

時差,只要幾個點擊幾個關鍵字句輸入,就得以讓我們主動到達任何地方。

資訊爆炸。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概念,資訊也隨之全球化。住在台灣的我們可

以即時收聽到美國的電台廣播,在美國留學的姐姐可以用視訊會議和太平洋

此端的家人聯繫,電子郵件,MSN,讓人的距離變得更加貼近──更不用

說google和yahoo!無遠弗屆的資訊搜尋能力,噢,你想要知道什麼,在關

鍵字搜尋bar裡頭輸入你就得到。你就得到你想要的。



 因此資訊獲得變得更加輕易,更加一蹴可幾(這裡我無意以知溝理論來辨

證網路究竟是擴大還是縮小了資訊「知」的鴻溝。)



 網路是這樣主宰了我們的生活。



 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報紙,電視,網路,這三種媒體如此決定性並且令

人無可抗辯地形塑了我生活的樣貌,並且建立起我和他人言語之間互動的內

涵。想到這裡不禁令我有一些驚慌──在這樣的架構之下,我還是不是我自

己,或者,深受媒體影響的我,不過是更多「他者」樣貌所組合起來的「其

中之一」?



 謹以為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