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
1985年生,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   曾獲文學獎若干。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嬰兒涉過淺塘》;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阿姨們》。作品多次選入年度散文選、年度臺灣詩選,以及《七年級新詩金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等選本。   Contact email: yclou342011@gmail.com

Jan 26, 2022

下一個交易日就是買點

牛年封關了,中央社新聞報導「每位股民平均賺55萬元」,超過平均的額手稱慶,低於平均的捶胸頓足。

好我覺得還是認真說一下,不必搥胸頓足啦,覺得自己股票賺不到錢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沒有設定好自己的操作策略,另一個關鍵則是,太貪心。你看人家年化報酬率25%、30%覺得好棒棒,但人家都已經在實現獲利了你才去追,不套牢你套誰?

事實上,每個投資人都應該認清的事實是:投資只要跑贏定存都是賺,你的資產就是會比前一期多。

沒看清楚這點,每天追著人家往上,你就是會直接往生。

沒那個酒量每天在那邊跟人家追酒尻shot,也是會直接往生,是同一個意思。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隨便一檔金控股票的殖利率都比定存利率高,覺得賺不到錢你幹嘛不把存的錢拿去買金控股票?沒本錢還嫌人家殖利率4%太低,想在股市賭博幹嘛不去買彩券刮刮樂就好?貪念一起,賠錢只是剛好,借錢all in沒虧到要跑路就算幸運。

相對於個人有限的資金,市場的資金是無限的。所以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少賺了」,有賺就是贏,賺贏市場的人只有造市者。如果你沒有相對於散戶無限大的資金,想賺贏市場多數時候你只會大輸。

不融資,不放空,不當沖,乖乖上班buy and hold,每天都可以睡得很好。

另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股票是約當現金。只要選擇穩健的標的,沒有遇到系統性風險的狀況下,快速以流動性換回現金的成本是相對於保單、儲蓄險、(綁約型的)基金類產品都來得低的。

十年期的回報率怎麼算都是直接把閒置資產丟進股市(重申:請選擇成長型、穩健型或景氣循環型企業,不要去追那些妖股鬼股神經病套牢活該股)就好了啊,想都不要想每天睡覺就好。重點是,也不要再問哪時候才是買點了,長期投資,下一個交易日開始就是買點。

希望大家牛年都有賺到錢,虎年也繼續賺到錢。啾咪。




Jan 19, 2022

〈當你身在這座入境大廳〉

 在擔任2021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贊助計畫的評審時,讀到了《入境大廳》這本書——我幾乎要尖叫出聲。這就是我的朋友們的故事。這就是。

《入境大廳》。也是這本書第一篇文章的篇名。確確實實存在的,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入境大廳。偉棻是從台灣出國了呢,還是?讀下去,才發現,偉棻在英國住了幾年,在機場的入境大廳等待自己從台灣來的家人——她是「此方」,家人是「他方」。倫敦的入境大廳,是要迎接家人進入偉棻所生活的國度。而那是一個聖誕節。有一對老夫婦,也在那座入境大廳,等待他們旅居國外的兒子,「回來」英國。

這是個多麼美妙的換位關係——我們多多少少都有在台灣各個國際機場「接機」的經驗。但在海外的機場,的入境大廳,等待家人,等待一個「家」的想像從遠方運行而來,那樣的經驗,有多少呢?

偉棻的《入境大廳》,寫的就是這類各種「既是在這裡(香港、萊斯特、美國)」,「又不在這裡(台灣、香港男友、一樣旅居國外的他國學者)」的人生。那麼細細織織,筆法如此溫柔老派,講香港公寓的窄仄可以從講香港公寓的一盞電燈開始。講美國的移民生活,講了美髮師金的故事,這些都見微知著,都好看。講萊斯特的超市與咖啡店店員與她互動,那些極微小極微小的,關於生活的細節關於季節變換的顏色,構成了一組完整,溫潤,的「他方」影集。

而我尤其喜歡的是,偉棻並沒有試圖完全「混入(blend in)」那每一座她生活過城市的文化。而是在回到台北的時候——用了一個「極為台北人」的方式向計程車司機描繪了某個地點。

她說那就是「我們自己人」會用的語彙。

因此與其說這本《入境大廳》乃是旅行之書,不如說,是「人生安放之書」。

說到安放——疫情關係,你有多久沒見到那些旅居海外的友人了呢?

我在高中時代結交了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個人所學都不同,或許基礎科學,或許財務金融,或許生物研究,或許工程。命運使然吧?或者是囿於生活與台灣就業環境的限制,許多的他們,在大學畢業後赴海外求學。有的是在研究所時代往國外的學院深造,也有的,是在台北工作幾年之後受公司派駐海外,一住就是五六七八九十年。

當然也和這些朋友在世界各地見面。我們旅行。或我們回家。我自己的工作時常往返台港兩地,幾週幾週的時間,夠長,也夠短。

卻也常常想,如果旅行不再是旅行,如果對這些朋友而言「回來台灣」僅只是一年當中的某個逗號,而「回去那邊」才是真正現實生活的起點——「抵達」究竟是什麼呢?而我們的每一次「出發」又是要前往哪裡呢?

我們常這麼問。

你有沒有過——在旅行了許久之後在某張床上驚醒的惡魘——尖叫著我現在到底在哪一張床哪一座城哪一個國家哪一座大陸⋯⋯而「家」是哪裡?「出發」去哪裏?「回來」?

又有什麼地方可以「回來」呢?或許,對我們這整個世代而言⋯⋯

偉棻的《入境大廳》透過無止盡的打包、起飛、落地、搭車,採買,收取網購,拿出鑰匙,擰開家門的鎖頭那一個瞬間,那個「到家」的瞬間⋯⋯

當你來到《入境大廳》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

Jan 18, 2022

不同計程車大哥們ㄉ善意

 不同計程車大哥們ㄉ善意:

1)

大哥:「你住公館呀⋯⋯台大宿舍嗎」

某歪:「呃不是,前面那個紅綠燈停就好」

大哥:「別擔心車資,差一點零錢不用啦」

某歪:「⋯⋯謝謝。」

2)

大哥:「你住公館呀⋯⋯台大學生嗎」

某歪:「呃⋯⋯不是耶我台大畢業很多年了」

大哥:「騙我的吧,一定是台大學生吧」

某歪:「我年紀都可以當台大老師了」

大哥:「喔!教授好!」

某歪:「⋯⋯謝謝」

3)

大哥:「老師你很早回家耶!」

某歪:「⋯⋯?」

大哥:「你們台大學生哪有十二點就回宿舍的」

某歪:「我年紀大了不堪喝啦」

大哥:「哈哈哈猜對了你果然是台大老師」

某歪:「⋯⋯謝謝」

謝謝各位計程車大哥們不嫌棄

我想一定是因為車內燈光昏暗的原因

謝謝大哥行好事說好話





Jan 12, 2022

第三劑疫苗就像在開車

 莫德納第三劑,我以為我會沒事的

但是我太天真了

我懷疑我在開車而且我也有證據


打完這第三劑的頭24小時

我覺得就跟AZ一樣啊就去睡覺嘛呵呵

又覺得有點失落好像沒能參與到什麼

集體記憶一樣的副作用

什麼被卡車撞什麼國道連環車禍

別說是卡車了

我真的有在路上嗎

這裏連一台計程車都沒有好嗎


今天早上起床很快樂地工作了一下

就在那個我想要叫Uber

的那個moment

來了,來了,卡車緩緩地駛過來了喔耶

等等,它沒有要駛過啊嘶它是從我身上經過

就是字面上ㄉ意思

它經過了我

用時速一公里的速度

將我輾過


卡車司機大哥在那邊喊著

「我要來囉」

「要輾過去囉」

「開上你的腳囉」

旁邊還有一個阿姨大聲地喊

「來~再來~再來~」

然後我就去睡覺了


原本以為卡車已經離開了

起來吃個午餐之後

司機大哥竟然又倒車回來輾過毓嘉

「後面有人啊」

我內心焦急地大喊

旁邊那個阿姨也一樣熱情地喊

「來~再退~再退~再來~~~~」


我好累

不要再開車了啊大家

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週五愉快

然後明天要補班

週六也是一台卡車

將我們輾過